第128頁(第1/2 頁)
五國認為,為了使共同體的開放能促進工業的適應,應該儘量縮短過渡
時期,比如說10 年,這個期限在布魯塞爾專家擬定的條款中已作出明確規
定。相反,法國接受了共同市場計劃不可逆轉的同時,卻認為需要有一個較
長的過渡時期,並且,從過渡時期的一個階段轉到下一階段不應當自動進行,
而應由各國政府來決定。同樣,五國希望未來的關稅同盟規定的共同對外稅
率應是低水平的,以免各國為進口原材料和食品支付更昂貴的價格;而法國
卻堅持高稅率可以使共同市場的實現變得更加容易,並堅持貿易的自由化要
與經濟、財政和社會方面的協調聯絡起來,因為法國的競爭能力比較弱。法
國甚至提出貨幣政策與一般經濟政策要由各成員國自己作主,對出口貨物應
進行補貼,等等。
爭來爭去,由於法德兩國之間的實際利益與具體主張差異最大,矛盾集
中在法德之間,又體現成為法德之爭。法德是大國,兩國的意見對其他國家
有決定性的影響。從經濟上來講,建立一個較大的歐洲內部統一市場完全符
合西德的利益。西德工業生產,尤其是重工業,在加入煤鋼聯營後開始了高
速發展,到1955 年,西德的經濟實力又大大超過尚未恢復元氣的法國。1957
年,在西方世界工業生產總額中,西德所佔比重為101%,而法國僅佔1%;
而且西德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出口國,佔世界出口比重的8.1%,法國僅佔
5.1%,因此,西德在談判中主張在對內、對外關係中儘可能地實行自由競
爭,把國家幹預限制在最低限度。法國則強烈反對這樣做。戰後多年的殖民
戰爭把法國槁得財政空虛、經濟不振,法國想透過參加共同市場重振經濟,
並要力求獲得一些特殊權益,如有調節的市場機制和某種對外保護,以提高
競爭力。
阿登納深知法德關係對於順利建成共同市場有決定性意義,談判遲遲不
能取得進展將會直接影響到各國的批准。因此必須儘快與法國達成一致。阿
登納決心從大局出發,對法國的要求作出些讓步。
在確定共同對外稅率上,阿登納決定放棄聯邦德國要求低稅率的立場,
接受了1957 年2 月初法國提出的比較高的對外稅率。其後,法國再次表現了
它的猶豫,進一步提出:要求在社會負擔的協調、農業政策和吸收海外領地
參加這三個問題上得到保證,才能簽約。
在社會負擔協調的問題上,法國要求在六國內部協調社會負擔。由於戰
後初期執行大規模經濟計劃和國有化政策,法國的社會負擔很重。法國希望
這種協調能在貿易自由化之前完成。阿登納在徵求有關專家意見的情況下,
同意法國在進行貿易自由化的同時進行社會負擔的協調,並答應法國所堅持
的條件,即在從過渡時期的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時,將不是自動進入,而
需全體一致決定。這樣,法國就有權在這種同時進行的做法得不到遵守的情
況下,能夠進行抵制。法國的要求得到實際的滿足。
關於農業政策方面,阿登納也接受了法國方面提出的共同農業政策的要
求。本來在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建設之後,聯邦德國已成為工業國,農業只佔
國民經濟中次要比重、政府對國內農業實行保護,每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