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第1/2 頁)
必然會把裁軍協議的結果強加在聯邦德國的頭上,最後人們就會自然地、合
乎邏輯地考慮使德國中立化,或者最多是有武裝的中立化。這種結果等於是
對布林什維克主義的徹底投降。即使像有些人所說,裁軍可以開創一個保障
和平的新紀元,這對聯邦德國來說也等於是政治上的自殺,會徹底犧牲德國,
因為它是以德國兩部分分裂合法固定為代價。
另一方面,即使不達成栽軍協議,而把已經開始的談判在現行的基礎上
繼續下去,也是極其危險的。因為西方顯得似乎迫不急待,蘇聯掌握著使談
判拖延下去的主動權,它就會利用這種可能性,不斷提出新的建議,每個建
議都足以繼續擴大西方三個盟國之間的意見分歧。並且,蘇聯會以拋棄了斯
大林主義作為宣傳口號,將自己打扮成民主的、能夠進行合作的集團。這樣、
要使西方重新回到日內瓦首腦會議期間始終堅持的、符合共同想法的原始立
場上去,就必然越來越困難。德國問題將會在世界輿論中失去它的重要性。
這種形勢的發展必然會使西方對德國重新統一變得再也不感興趣。
阿登納懷著如此憂慮的心情關注著倫敦裁軍談判的進展。
和日內瓦會議一樣,東西方倫敦談判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但是
東西方關係更進了一步。4 月底,赫魯雪夫和布林加寧應艾登之邀訪問了倫
敦;5 月中,蘇聯人又把法國總理居伊&iddot;摩勒請到了莫斯科。赫魯雪夫向英
國人和法國人都作了表示,蘇聯認為德國應該處於解除武裝的狀態,德國的
分裂也應該持久下去。居伊&iddot;摩勒後來向阿登納談起了他同赫魯雪夫會談的
情況。他說,赫魯雪夫很直率地向他表示,他寧可手中有一千八百萬德國人,
也不願看到一個重新統一的德國,即使這個德國是中立的。
阿登納的憂慮進一步加深。日內瓦會議後,他曾經私下設想透過聯邦德
國與俄國人之間直接談判解決德國問題的可行性,但是赫魯雪夫對摩勒的講
話卻證明,蘇聯政府根本不會考慮放棄蘇佔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相信
蘇聯會允許聯邦德國透過蘇德談判來實現德國重新統一,無疑就已十分荒謬
了。
阿登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他想透過他的朋友杜勒斯在美國起
作用。杜勒斯卻只重複了他過去說的一句話,在歐洲,美國只推行美國的政
策。這說明美國人的態度也在開始。發生轉變,美國已經出現了主張外交政
策方針改弦易轍的徵兆。
1956 年5 月,阿登納間接得到一份美國外交備忘錄,它的起草者是曾經
在參與杜魯門&ldo;遏制&rdo;政策方面起過重要作用的喬治&iddot;凱南。凱南在美國政
界有相當的影響,這份備忘錄據報導曾在美國最高層領導集團內部進行過認
真討論。它的內容卻使阿登納感到極其不安。在備忘錄中,凱南一改遏制立
場,認為蘇聯政府的政策和立場事實上已發生了&ldo;有重要意義的轉變&rdo;。
凱南說,過去史達林時代的整個所作所為完全是為了侵略西方,而今俄
國卻發生了&ldo;方針性轉變&rdo;,&ldo;毫無疑問,這一轉變對世界緊張局勢的緩和
作出了貢獻&rdo;,它&ldo;意味著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