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惠施終於發力了(第1/2 頁)
趙國邯鄲。
深夜的書房裡,趙侯同樣在和相國大戊午秉燭夜談。
“河西局勢陷入僵局,倘若此時攻魏,魏王是否會對秦國服軟?若是魏國對秦服軟,吾趙國豈不是得不償失?”聽完大戊午對秦魏河西之戰的彙報之後,趙侯凝神問道。
大戊午卻是拱手笑道:“魏王向秦國服軟,讓出河西的可能性不高,特別是眼下魏軍在河西已經取得了一定優勢的情況下。”
“哦?相國可否詳細道來?”
“以魏王的秉性,吾趙國大軍只要不逼近大梁,其就不太可能向秦國求和。”
面對疑惑的趙侯,大戊午才全盤托出,道:“君上若不放心,待吾大軍兵臨殷城,可派使臣到大梁面見魏王,要求魏國割讓殷城等地二百里求和,並趁機讓魏國簽訂盟約,共同抵抗秦國。如此,自然可以洗刷當年的恥辱。”
“以魏國眼下的困局,若不向秦國求和,必然會答應君上的結盟。可若是向秦國求和,對魏國來說就是河西七百里土地的喪失。相比之下,君上的條件對魏國的局面來說並不過分。”
“相國此計甚是。妙哉,妙哉呀。”趙侯眼前一亮,接連誇讚道:“如此一來,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二百里土地。”
說罷,還是一副欣喜之色,忍不住的連連點頭。
……
魏國大梁。
端坐著的惠施不由得一聲輕嘆,那挺直的身板也自彎了下去:“公孫衍和全旭兩位將軍,已經按照太子的吩咐,召集了青壯在殷城駐守,倘若只有這四萬趙軍,倒是不足為懼,可眼下趙國境內又在聚集兵馬。”
“大王若執意不肯求助齊國,恐怕只有死守大梁,等待太子從河西歸來了。”
柔和的月光透過窗欞,將搖曳的樹影灑在几案上。
魏惠王猶豫著,猶豫著!始終沒有定下心來開口。
惠施眨巴了兩下雙眼,神色看上去倒是平靜了許多:“雖說太子在河西多有勝仗,可魏國的國力已經不可和秦國相比,倘若拖下去,一旦河西戰事久不能平,亦或者,大梁的糧草消耗一空,大王可想過該如何是好?”
魏惠王抿嘴,低頭。也許其心中認可了惠施的一番言語,可仍舊是一言不發。
就這樣,君臣二人沉寂了許久,惠施見魏惠王沒有離開的意思,也就空出時間,給其思考。
魏惠王則是聽不到惠施說話,心中反而逐漸變的空洞,沒底氣,不安起來。
魏王狂傲自大不假,可卻是不傻,對眼下魏國的情況肯定是知道的。
燭火悠悠。
明亮的書房中,卻只有滴漏的滴答聲。
不知過了多久,魏惠王才深吸一口氣道:“倘若太子能夠在河西贏了呢?也許,再過兩日就會有好訊息傳來不是?這人,總不能一直想著壞處吧?”
最後一句說出來,魏惠王忍不住的深吸口氣。
雖說這是在自我安慰,可從其越發凝重的臉色來看,這魏惠王的心中,肯定還是沒底氣的。
惠施眨巴著雙眼,低頭,無聲的苦笑著:“大王所言,自然也有可能。太子自馬陵一戰歸來,在軍中的所作所為以及對國的功勞,都是有目共睹,臣相信太子。”
“可大王是否想過?秦公和魏國曆來有深仇,河西之爭上百年,如此恩怨,豈是說放下就放下的?”
“可當年,秦公還是讓那公孫鞅攜公子前來叩拜大王,甘願尊魏為王。時機不到,秦公便屈身守分,不曾有過任何逾越之事。”
話至此,惠施逐漸的將頭抬起,目視魏王,卻是話語沉重:“秦國西陲之地,歷來被中原諸侯當成是戎狄,化外之地長大的秦公尚且知道屈伸,大王為了魏國,一時向齊國屈身,又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