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第1/2 頁)
轟炸事件曝光後,引發了國內更為激烈的反戰抗議浪潮。尼克森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派遣數萬美軍大舉入侵柬埔寨,徹底掃蕩北越的後勤基地。更有甚者,他後來冒著與中國和蘇聯攤牌的風險下令對北越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封鎖北越領海,切斷來自中國和蘇聯的軍事援助。前任總統們十幾年來不敢任意胡來的事,尼克森一夜之間幾乎全乾了。這一系列戰爭升級行動激起了全美各地空前絕後的反戰高潮,大學校園裡瓦斯瀰漫、警棍橫飛,國會兩院中爭執不休、吵成一團,一些國會議員強烈要求彈劾&ldo;戰犯&rdo;尼克森。
新聞媒體當然更不會放過尼克森。1969年4月1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向尼克森提出了結束越戰的幾套預案,其中包括一項單方面撤軍的參考預案。五天之後,《紐約時報》就透露訊息說美國正在考慮單方面撤軍。對南越阮文紹政權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北越軍民則士氣大振。同年5月1日,《紐約時報》又洩露了美國戰略核力量的國防機密,其中包括美國戰略飛彈系統的各種改進方案。尼克森對洩密恨之入骨,他告誡白宮幕僚:&ldo;切記,新聞界是我們的敵人。&rdo;
更要命的是,1971年6月,國防部前僱員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出於反戰目的,將工作之便獲得的一批美國越戰決策的絕密檔案捅給了《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這些檔案清楚地表明,美國政府在越戰問題上誤導和欺騙了美國人民。由於這些檔案涉及國防機密,聯邦司法部心急如焚,要求聯邦法院立即下令禁止新聞媒體發表絕密檔案。司法部認為,公開這些絕密檔案,其後果將是增加美國軍人的傷亡,破壞盟國之間的合作,極大地增加與敵方談判的困難並延長越南戰爭。
可是,聯邦最高法院在著名的&ldo;五角大樓檔案洩密案&rdo;(紐約時報公司訴美國[new york tis vunited states,1971])中以6比3三票之差拒絕了司法部的請求。在法院判決書中,大法官斯圖沃特(potter stewart,1966-1986任職)有針對性地指出:&ldo;與議會制政府的總理相比,美國總統在國防和外交這兩個重要權力領域中擁有巨大的憲法獨立性。&rdo;&ldo;由於缺乏憲法在其它領域中的制衡機制,對國防和外交領域的政策和權力的唯一有效的限制只能來自開明的公民團體。只有具備必要資訊和批評精神的公眾輿論才能保護民主政府的價值。&rdo;斯圖沃特的結論是:&ldo;儘管我認為政府行政部門關於秘密檔案的觀點在某些方面是正確的,但我不能說檔案的透露會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直接、立刻和不可挽回的損失。&rdo;
在結束越戰問題上尼克森扮演了一個難度極大的角色。他既要進行大規模軍事冒險,又要透過艱難的外交談判促成停戰和撤軍,同時還要應付國內反戰運動、新聞媒體的抨擊、政府內部的洩密和堅決維護新聞自由的聯邦最高法院。面對內外交困、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了穩住陣腳,緩解危機,尼克森採取了兩項影響深遠的措施:一項是向&ldo;沉默的大多數&rdo;(silent ajority)直接呼籲,另一項是下令建立白宮的反間諜班子─&ldo;管子工&rdo;(pbers)。
&ldo;沉默的大多數&rdo;是尼克森發明的政治術語。按照尼克森的保守觀點,那些鼓譟抗議、反對越戰的人其實只是美國社會中的少數人。這些反戰分子焚燒國旗、拒服兵役、詆毀上帝、放任自流、吸毒亂交。由於新聞媒體的撐腰,他們遊行示威、大喊大叫,讓人誤以為是美國社會中多數人的意見。但實際上,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希望國家陷入一敗塗地、分裂動盪的局面。可是,由於媒體的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