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第1/2 頁)
&ldo;這種能量甚至可以讓蘇聯的政治體系堅持半個世紀之長。然而,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差異,消滅了經濟發展應有的層次結構和市場機制,這個國家將逐漸地因為經濟落後和腐敗死板的官僚階級的出現,而最終窒息。&rdo;,他說的,正是蘇聯冷戰的結局。
堯明是一個穩重的人,他絕不認為可以仗著時空穿越改變歷史規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蘇聯的共產主義和西方的資本主義之間的冷戰打了半個世紀,才以蘇聯解體為終結。回過頭來看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實際上是在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主義與蘇聯的共產主義兩大勢力中的一個孤島。而希特勒則看不清這樣的國際形勢,非常自大。德意志民族在希特勒的帶領下,跌倒在驕傲這項《聖經》所說的最大的罪中。
史達林雖然是一個暴君,卻是一個非常強悍的戰略家。其戰略眼光,遠勝於烽火。首先,他在東方放棄了並不具有太大的戰略價值的北滿洲,對日本的進攻,採取的是儲存實力的堵截戰術。1938年7月,日本佔領北滿洲後,終於停止進逼。史達林首先與日本簽訂停戰協議,承認當初列寧的承諾,將北滿洲退還給滿洲國。蘇聯還正式承認了滿洲國。國民黨趁機拉攏外蒙古,讓外蒙古進入了中華民國的勢力圈。蘇聯暫時退出亞洲舞臺。
史達林在國內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在國際上繼續啟動共產國際的影響力,靠遊行、罷工等活動,博取工人和農民,以及各個激進政治派別的同情,影響西方社會的決心。在國內,史達林停止了大清洗,承諾給各加盟共和國更多的自主權利,停止了對資本家和地主、富農的迫害|qi|shu|&oga;ang|,並在全俄羅斯動員,發動了全民參與的衛國戰爭。在這時,史達林表面上露出的,是蘇聯工人的憨厚與淳樸。
蘇聯撤離阿富汗,同意了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的獨立,卻想方設法,拉攏最大的中亞國家哈薩克繼續加盟。大英帝國首相張伯倫雖然善於也是一個善於謀算之輩,卻缺乏遠見,見中東基本安全,也就偃旗息鼓了。堯明也有點鞭長莫及的感覺。就與伊拉克、伊朗、敘利亞(法國殖民地)等合作,推動&ldo;以交通帶動中東經濟&rdo;的修路工程,建立了數條跨接地中海和波斯灣的陸運交通線。
堯明是一個&ldo;修路&rdo;人,交通發達的地方,文明和現代化技術就容易滲透,經濟就容易發展,而德國的機械化戰爭工具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隨著中國和德國貿易的發展,大英帝國和法國對蘇伊士運河提升收費,進行吸血盤剝。堯明一方面透過建立伊拉克、伊朗的陸運通路分流,順便帶活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與蘇伊士運河形成競爭。一邊拉攏美國,干涉大英帝國、法國對蘇伊士運河的管理策略。
堯明與史達林都很清楚,蘇聯與德國之間,最終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衝突。史達林在擺脫中亞和東亞的糾纏的同時,也在暗暗地佩服堯明的戰略眼光,因為中東實際上就是堯明的德國-中國-美國經濟圈的真正軟肋。
1938年冬季,蘇聯紅軍大撤退,波蘭軍隊盲目進攻,一直打到了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派出秘使,希望與德國談判,共同擊敗波蘭,瓜分東歐。堯明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抑制住了黨內的民族主義的野心,拒絕了史達林的這一提議。其實堯明心知,史達林此刻已經勝券在握,必然能擊敗波蘭軍隊。史達林這種誘惑,卻是為了在擊敗波蘭後,瓜分東歐,並誘發堯明的貪婪,使得堯明成為一個侵略者,脫離英國、法國陣營。
1939年春季,史達林調動亞洲部隊,靠莫斯科、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幾個戰役,殲滅了大量波蘭部隊。蘇聯紅軍反攻,波蘭軍隊開始大潰敗。1939年夏季,蘇聯紅軍反攻攻擊到華沙,波蘭向英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