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3 頁)
對於中共,只有排除任何妥協,必須從各方面都採取徹底的對抗政策。就中共的信念而言,他們是要一直戰鬥到日軍完全從中國撤退為止的。
另一方面,中共也大體上與我方同樣劃分為敵佔區、中間地區、解放區,企圖逐次擴大地盤。但其作法與我相反。他們首先進行政治戰,組織群眾,然後才行使武力。他們把治安戰看作政治戰,全力以赴進行政治工作。因此,其軍事力量比之我方雖然處於劣勢,卻是逐步擴大了勢力範圍。
第三十九集《最後的堅持》
1944年12月初,從越南北上的日軍和23軍在綏淥會師,日軍的[一號作戰]到此[任務]達成。
&ldo;中國的領土,沿著南北縱貫幹道被切成了兩半。但我軍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內,竟然連失數十城的事實,則不禁令人要問:這到底是怎麼了?根據統計,民國33年初,中國陸軍部隊應為320個步兵師,22個騎兵師,總數約在650萬人左右。但事實上,這些部隊多隻是個番號而已。至於實際員額夠不夠4百萬?誰都沒有把握。&rdo;
&ldo;更遭的是由於連年徵戰,傷亡太大,新兵體質已大不如前。根據何應欽民國32年的報告,當年徵來的兵,10個人當中只有3個夠得上最基本的健康標準。後來就把這3個送到遠徵軍去,而把其餘的留在國內。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們是用什麼兵來打仗了。&rdo;
這是1944年5月20‐26日,國民黨五屆十二中全會上作的報告。何應欽說:
&ldo;自上年九月起,至本年三月底止,遠徵軍已補充六萬零四百三十二名,駐印軍二萬五千零一十四名。其他一般部隊缺額補充,自上年七月起至本年三月底止,調撥補充團及壯丁,補充人數共計一、三三七、三八零名。&rdo;
這就是說徵兵總數為133萬7千多人,其中遠徵軍、駐印軍補充兵員為8萬5千餘人,即遠徵軍、駐印軍補充兵員人數是徵兵總數的百分之六點三(63),而不是《一寸》中所說的30。《一寸》公然篡改歷史文獻,在此又說了假話。
那麼,這一期間國軍的戰損數是多少呢?何應欽說:
&ldo;自三十二年八月起,至三十三年四月底止,共計官兵負傷者四七、三八八人,陣亡者三二、四四八人。&rdo;
也就是說,傷亡79826人。傷亡不足8萬,補充1337萬,還說兵員不足?
由於連年徵戰,兵員的合格率確實不高。何應欽在報告中說:合格率為337。這就是說合格的兵員中有4/5補充到國內戰場上,也就是36萬人,是傷亡人數的4倍以上。還能說&ldo;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們是用什麼兵來打仗了。&rdo;嗎?
何應欽在1944年4月五屆十二中全會軍事報告中說:
&ldo;自抗戰起至三十三年四月底止,合計傷亡失蹤總數二、七六二、七九九員名。&rdo;
在1945年5月六屆全國代表大會軍事報告中又說: &ldo;總計自抗戰迄今,共徵募壯丁一三、五五八、四九三名,&rdo;
這就是說:從1937年7月至1944年4月,國軍傷亡276萬餘名。從1937年7月至1945年5月,徵募壯丁1355萬餘名。考慮到1945年的兵員總額比1937年多200多萬人,這裡面有800多萬人上什麼地方去了呢?是否全死在徵兵的路上?
&ldo;滇西、緬北之戰,從表面上看,是一連串光榮的勝利。但此一[光榮],是在我國對日作戰最艱苦的時刻,投入了全部外援和最菁華的人力去堆砌起來的。我們看不出此一[光榮],在此時此刻對整個中國戰場的意義何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