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第1/2 頁)
在給塔列朗的信中,拿破崙表達了使普魯士保持中立的意向:&ldo;普魯士是個大國,允許它進一步擴大地盤應視為嚴重錯誤……對策是建立嶄新的德意志國家與之抗衡。&rdo;該德意志國家的首都應定在韋塞爾和杜塞道夫(在繆拉的公國)附近。將克利弗公國和伯格公國賜封給繆拉正是拿破崙這一計劃的體現。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進行曲(3)
拿破崙的軍隊進駐了起到樞紐作用的德意志各大公國。紐倫堡的愛國書商帕爾姆出版了反對法國領土擴張的書籍,激怒了拿破崙,他命令貝爾蒂埃的軍隊將帕爾姆綁架殺害,如同他當年對待當甘公爵一樣。拿破崙的妄想自大狂是如此厲害,他的權力是如此巨大,他不再考慮別的國家對他的行動會怎麼想了。
接著,使普魯士、奧地利、俄國和英國更加焦慮的是1806年3月14日,拿破崙宣佈了他打算封弟弟路易為荷蘭國王(以避免對該國實行兼併,因為那樣會導致起義)。同月,拿破崙封哥哥約瑟夫為那不勒斯國王,包括義大利1/3的領土,並包括西西里。那不勒斯王國不屬於羅馬教皇的管轄範圍,本應保持中立國地位;可是那不勒斯的波旁王室與革命後的法國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尤其仇恨拿破崙,所以在獲悉法國海軍在特拉法加的慘敗之後便和英國、俄國拉上了關係。奧斯特里茨戰役之後,拿破崙對波旁王朝進行了殘酷的清算,法軍立即佔領了整個那不勒斯王國,波旁王室在英國艦隊的保護下逃往西西里島。在這種背景下,拿破崙將那不勒斯給了他的哥哥。
佔領了那不勒斯王國使拿破崙能夠完成對整個義大利的征服。這導致了拿破崙與羅馬教皇的又一次衝突,特別是庇護七世拒絕對英國關閉其海港。拿破崙封塔列朗為貝涅維特大公、貝納多特為本特科爾諾(正好是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有爭議的領土)大公,以加強對義大利半島的控制。然後封他們兩個為法蘭西帝國大公爵,成為拿破崙在這些地區的全權代理人。如果他們遭到襲擊,等於法國遭到襲擊。
歐仁&iddot;博阿爾內與巴伐利亞新國王的公主奧古斯塔結婚後,帶著他的新娘回到義大利,拿破崙確定他和奧古斯塔將是義大利國王的繼承人(不久,拿破崙又在公開場合否定了自己的這一項承諾)。為了鞏固自己的新王朝,拿破崙將約瑟芬的侄女史蒂芬尼&iddot;德&iddot;博阿爾內嫁給了巴登大公國的王位繼承人。被封為納夏泰爾大公的貝爾蒂埃,被迫與他長期相好的情婦維斯康蒂分手,和一個巴伐利亞小公主結婚。一年以後,仍然和伊莉莎白有著合法婚姻關係的熱羅姆和符騰堡的公主結婚。新的查理曼2已經崛起,羅馬教皇得到了通知。&ldo;閣下是羅馬的主宰,&rdo;拿破崙對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說,&ldo;但我是羅馬的皇帝!&rdo;
在此期間,拿破崙一面向普魯士擴張,一面和英、俄進行了大量的談判。開始是塔列朗和新近釋放的英國囚犯亞默思勳爵進行談判;接著,1806年8月5日 ,英國大臣勞德雷爾出乎拿破崙和塔列朗的預料來到巴黎,根據外交大臣福克斯的命令,對法國做出了相當大的讓步。福克斯願意承認約瑟夫為那不勒斯國王、路易為荷蘭國王,同時承認萊茵同盟國的地位。英國願將荷蘭的殖民地(除了好望角以外)歸還給荷蘭,並從西西里撤走。作為交換,塔列朗同意英國保留馬爾他並將漢諾瓦歸還英國。可是拿破崙在當月不作任何解釋就否決了這項已經草簽的和約,從而放棄了和英國媾和的最後機會。次月,失望的福克斯去世,他對英國國會做出的爭取和平的承諾未能兌現。機會不會再有了,由於法國統治者的原因,戰爭將一直進行到底。
同時,在7月,俄國外交官烏布里來到巴黎與塔列朗簽訂法俄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