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1938年初,第三帝國的軍政高層領導,對於他們在中日戰爭的介入形式和影響的問題上研究爭論了相當長的時間。隨著日本方面的不斷施壓,希特勒開始有意改善對日關係。結果德國高層內部很快就形成了以外交部長紐賴特、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元帥、陸軍參謀長貝克和國防軍裝甲部隊總監古德里安將軍為主的親華派,還有以裡賓特洛甫、戈培爾和戈林等人為主的親日派。
由於兩派之間互不相讓,最後還是小鬍子元首親自處理了這場會影響到中德合作與日本方面的官司,希特勒的折中方案是撤出法肯豪森駐華軍事顧問團的大部分人員和駐紮在西班牙待命開赴中國戰場的5000名德軍志願兵,同時將每月出口給中國軍隊的德械原裝貨供應量減半。作為對日本方面的回應,希特勒任命裡賓特洛甫為新任外交部長,2月21日第三帝國宣佈正式承認滿洲國,5月1日德國派出特使分別到武漢和澳門提出了他們的條件。
德國方面對華態度的轉變,促使鋼恆特區總長官鄭國金和科技部長任士舟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發展抗戰軍備應該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實際上任士舟目前已經將大部分現有的德式武器裝備基本達到了能夠自主化進行批次生產的水平。這些從生產線上走出來的雖然大多是隻調整了部分細節的山寨貨,但它們還是為鋼恆軍團和國共軍隊帶來了巨大的福利。
根據1938年4月鋼恆軍備生產部門提交的報告顯示,澳門和廣東、海南地區的兵工廠在前三個月生產出6萬支仿德式毛瑟98k和45萬支仿蘇式莫辛納甘30步槍、32萬支仿捷克式zh29半自動步槍和46萬支白朗寧fn30自動步槍、5萬支仿伯格曼p28花機關和4萬支湯普森28a1衝鋒鎗、12萬挺仿德式g34通用機槍、1萬挺馬克沁g15和7200挺仿捷克式zb37重機槍、2萬挺仿蘇式dp28和仿捷克式zb26輕機槍;以及6000挺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白朗寧2和dshk各佔一半)。單兵裝備包括20萬頂仿德式35標準型鋼盔和4萬頂37傘兵鋼盔、15萬個30防毒面具和18萬件防彈輕甲;其它包括膠鞋、軍服、水壺、揹包等標準裝備總量大約有750多噸。所以中國方面即使現在已經得不到德國人的幫助,也能夠獨自支援前線軍隊的抗日行動。
將自己一股腦投入到幫助中國軍隊的抗日搞策劃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將軍,在得到德國方面的電報後感到相當失落,他在武漢找到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訴苦解悶,並在後者的協助下將其留在德國的家眷秘密轉移到美國紐約定居。顧問團其他的人則透過香港和澳門方面提供的秘密渠道和自己留在第三帝國的家人們聯絡轉移,並將私有財產化整為零轉存到澳門和瑞士銀行帳戶,這下德國顧問團就有了長駐中國的理由和底氣。而且德國顧問團實際上是直屬德國國防部內的一個秘密反納粹機構控制,此時元首也沒有完全將國防軍掌握,德國顧問團還是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當裡賓特洛甫的強制撤退令發到中國的時候,法肯豪森因為得到了澳門方面的支援,所以在回電中明確表示他們這樣做是基於保持與中國方面的正當性質的合作考慮,因此實在是身不由己。氣急敗壞的元首當即宣佈法肯豪森等人犯有&ldo;叛國罪&rdo;,駐華顧問團永遠不得再回到帝國一步。同時希姆萊還下令將顧問團成員的原住地抄家,但當那些全副武裝的黨衛隊員和蓋世太保進行搜查時,那些作為預定目標的房屋卻已經是人去樓空。
但即使是在德國駐華顧問團被納粹&ldo;開除&rdo;了以後,德國國防軍乃至在黨衛隊內部也還是有不少人依然在私下裡對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戰表示同情。其中就包括鋼恆軍團裝甲部隊的領頭羊諾圖納格(陳西利)的老師古德里安,他在5月15日和海空軍的幾個朋友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