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魏王詔書(求訂閱)(第1/4 頁)
歷史無法重演,卻是可以不斷的假設,不斷的模擬。
作為名將,更要不斷模擬過去的戰例,分析自身的不足,從而學習一些東西。
作為太子的趙政,可能一輩子也無法親自領兵,卻是要學會基本的兵法,熟悉軍中的一些常識,唯有如此,才能將將。
王齕開始講究白起的出名之戰,伊闕之戰。
這是白起第一次獨自領軍,出征他國。
在過去的時刻,白起從百將開始,逐步成為五百長,而二五百長,君侯,校尉,乃至是副將。
從十七歲參軍,經歷多次戰場廝殺,多次激戰,靠著敏銳的戰場直覺,強大的戰爭指揮藝術,在三十五歲成為合格的將領,在伊闕之戰,擊潰秦韓國和魏國的聯軍威震天下。
白起能走到這一步,首先因為他是公族出生,剛剛參軍就是百將(連長)。到了百將算是低階軍官,秦法當中到了百將的時刻,已經不允許衝殺在第一線,而是指揮為主,提升了戰場的生存率。
其次,他是公族出生,嬴姓白氏,天然受到秦王的認可,也能給予較快的升級。
至少同行當中,很多將領打拼一輩子,也只是五大夫封頂;可白起在三十五歲,就是成為左庶長,軍功制第十級。
這一點上,白起與趙括有些類似。
趙括自幼皆在軍中,跟隨父親打仗,也是從低階軍官不斷提拔起來,在長平之戰前夕就是赫赫有名,被稱為馬服子。軍中計程車卒,皆是信服。
長平之戰,算是趙括第一次獨自領兵。
而長平之戰,也是白起最後一次領兵。
然後,趙括第一次獨自領兵,卻是掛了;稍後,白起最後一次領兵,也是掛了。
簡直是人間喜劇。
召喚寺人,取出木板,木板拼湊在一起,就是沙盤。
這個時代,已經有了沙盤。
然後,王齕開始講述伊闕的地形,講述雙方的兵力配置,講述出擊方向。
“周赧王十九年,魏襄王和韓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韓國、魏國局勢動盪。周赧王二十一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韓國,秦國將領向壽奪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長白起奪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
韓國派出使臣,趕往魏國,請求增援。秦國是共同的敵人,韓、魏又有同盟關係,魏王並沒有作壁上觀。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將公孫喜(又名犀武)點齊人馬,前去助戰。於是魏、韓國君起傾國之兵對秦國進行反攻,東周也派兵加入魏、韓聯軍。”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薦下,將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壽出任主將。同年,秦國軍隊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與以魏將公孫喜為主帥的韓、魏、東周十六萬聯軍對峙,秦國兵力為十二萬。”
“這一戰當中,魏軍強大,韓軍弱小。可白起卻是率先對強大的魏軍發起進攻,韓軍猶豫不前。在擊潰魏軍後,韓軍也是隨之潰敗!”
王齕說著,開始擺動算籌,開始佈置的軍陣。
左邊是秦軍,右邊是韓魏軍隊。
雙方野戰為主。
秦軍固然強大,可韓魏軍隊也不弱小。
然後,雙方廝殺在一起。
這次當中,趙政扮演韓魏聯軍,王齕扮演秦軍。
雙方拼殺在一起,結果韓魏聯軍擊敗了白起,秦軍大敗。
再次變化,依舊是秦軍大敗,白起輸掉。
趙政不解道:“老將軍,為何如此?”
王齕說道:“算籌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在這裡拼殺,算籌可以不折不扣執行命令,不會有絲毫的畏懼;可戰場上,士卒卻是活著的,卻是會害怕,或是畏懼。一旦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