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秦王一諾,價值十萬邑(求訂閱)(第1/4 頁)
為證明自己的道理,韓非又是舉出兩個例子。
“楚國有人叫直躬,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兒揭發,令尹說:“殺掉他。”以父告子,屬於不孝,判了他死罪。由此看來,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親的逆子。魯國有士跟隨君土去打仗,屢戰屢逃;孔子向他詢問原因,他說:“我家中有年老的父親,我死後就沒人養活他了。”孔子認為這是孝子,便推舉他做丁官。由此看來。父親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殺了直躬,楚國的壞人壞事就沒有人再向上告發了;孔子獎賞逃兵.魯國人作戰就要輕易地投降逃跑。君臣利害不同,而君主卻既贊成謀求私利的行為。又想求得國家的繁榮富強,這是肯定沒指望的。”
用著兩個例子驗證,法制比禮儀、孝敬重要。
若是沒有社會經驗的人,可能被這兩個例子說服,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於是,更是堅信法制在孝敬、禮儀之上。
當初,在荀況門前求學的時刻,韓非也是這樣問荀子。
荀子卻說道:“父親偷了他人的羊,作為兒子若是賢明,直接就勸說父親,然後把羊還回去,這才是做兒子的根本。可為了一頭羊,卻是把父親告到令尹,導致父親被處死,這是兒子該做的事情吧!”
“父親養育兒子,辛辛苦苦,這是何等恩情。父親有了罪過,就應該為父親贖罪,而不是置父親於死地,這時何等禽獸的行為。”
“魯國的那個人,跟隨君王作戰,最後卻是跑路,因為父親需要贍養。若是他死在戰場上,父親也會失去兒子直接餓死,難道魯公會為這個士兵贍養父親嗎?根本不會。所以,孔子是同情理解那個士人的。”
“君王想要讓民眾為他戰鬥,就要讓他們後顧無憂,民眾才會死戰;一方面要求民眾為他戰鬥,可一方面又不解除民眾的後顧之憂,民眾自然不肯戰,反而要跑路。”
“當初,信陵君帶兵救趙的時刻,在軍中宣佈一條,獨子者歸家,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就是為了讓軍隊後顧無憂!”
韓非聽後,為之拜服。
可在這裡,卻是用錯誤的論據,然後得出錯誤的結論。
接著,又是寫五蠹的危害。
“那些著書立說的人,稱引先王之道來宣揚仁義道德;講究儀容服飾而文飾巧辯言辭,用以擾亂當今的法令,從而動搖君主的決心。那些縱橫家們,弄虛作假,招搖撞騙,藉助於國外勢力來達到私人目的,進而放棄國家利益。那些遊俠刺客,聚集黨徒,標榜氣節,以圖顯身揚名,結果觸犯國家禁令。那些門客,大批依附權臣貴族,肆意行賄,而藉助於重臣的請託,逃避從軍作戰的勞苦。那些工商業者,製造粗劣器具,積累奢侈資財,囤積居奇,待機出售,希圖從農民身上牟取暴利。”
“上述這五種人,都是國家的蛀蟲。”
“君主如果不除掉這五種像蛀蟲,那麼國家就會敗亡。”
若是愚蠢的人,會覺得很有道理。
這又是錯誤的論據,得出錯誤的結論。
儒家可擾亂法令,卻能穩定人心;縱橫家招搖撞騙,卻也可減少軍爭;遊俠豪強固然觸犯法令,還是可利用一二;門客逃避兵役,可還是有才能的;工商業者,謀取暴利,可還是可富裕國家,溝通貨物流通。
不能因吃飯噎著,就是不吃飯。
不能因這五種人有危害,就是當害蟲,盡數幹掉。
作為君王應該明白的道理。
可在《五蠹》當中,韓非不斷忽悠下,卻是告訴秦王,吃飯被噎著了,那就不吃飯了。
儒生,縱橫家,豪強遊士,門客,工商者等這五種人,可能會坑蒙拐騙,可能德行低下,可有相同的特點,皆是聰明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