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曹氏諸王的封地和境況如此可憐,但曹丕猶害怕貽患於日後。臨終前他又改封諸王為縣王,諸王的封地由一郡縮小到一縣,這種分封已完全是虛應其事了。曹丕分封諸王不是為了屏障中央,而是為了防止諸弟爭權,這個目的確實達到了。曹魏政權始終沒有出現過外藩強盛欺凌中央的局面。但也造成了皇室孤立無援的弊病,使日後司馬懿父子能夠較為容易地篡奪曹氏的大權。
三、爭雄三國一代文豪
曹丕對於治國之術還是頗精通的,而且也知人善任。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提升遼東(今遼寧遼陽)郡守公孫恭為車騎將軍,使這一鞭長莫及的地區保持穩定。又命張既為涼州刺史,去平息當地胡人的反抗。重新開通了與西域的聯絡,密切了與西域少數民族的關係,鞏固了魏王朝的統治。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鼎立三方中已經有兩家正式亮出了旗號,只剩孫吳一家了。劉備當了皇帝後,起兵幾十萬,沿長江東下攻打孫權,要為他死去的盟弟關羽報仇。在劉備大軍壓境的嚴峻形勢下,孫權派遣使者面見曹丕,向丕稱臣,奏章恭敬卑微,並送于禁返國。文武百官一齊道賀,丕也沾沾自喜。這時,劉曄說:&ldo;應乘勢出大軍,渡江擊吳,孫權滅亡了,則蜀國勢單力孤,勢難久存。這是天賜良機,不可錯過。&rdo;曹丕卻不以為然,說:&ldo;別人投降稱臣,我們卻乘機翻臉,恐怕會阻塞天下英雄歸降之心,更何況其兩敗俱傷於我更為有利。&rdo;曹丕終於接受了孫權的降表,並派太常邢貞前往武昌(今湖北鄂城)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
曹丕聽說進攻孫權的蜀軍,用樹木做柵欄,連營700多里,於是說蜀軍犯了兵家大忌,必敗。果然,不久陸遜就在夷陵大敗蜀軍。曹丕要孫權把兒子送到洛陽,作為兩家和好的保證。孫權虛與委蛇,一味推託。曹丕不禁大怒,於是想趁吳蜀剛剛大戰完畢,吳軍疲倦,起軍伐吳。劉曄說:&ldo;現在討伐時機已過去了。孫權剛剛獲得勝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倉促將他制服。&rdo;曹丕不聽,仍遣大軍南征。
曹丕大軍於十月抵達廣陵。江岸上,魏國軍隊10餘萬,綿延數百里,旌旗招展十分壯觀。然而東吳戒備森嚴,無隙可乘。加上這時劉備已死。諸葛亮怕東吳為魏所敗,以後獨木難支,因此派鄧芝使吳,吳蜀重新盟好,使東吳解除了後顧之憂。而魏軍這時適逢天氣寒冷,水道冰封,船艦不得入江,曹丕只得再次下令班師。東吳將領孫邵派部將高壽,率敢死隊500人在曹軍歸途隘路上,突然襲擊曹丕御營,曹丕大驚。高壽奪得曹丕的備用御車&ldo;羽蓋&rdo;呼嘯而退。曹丕生前的最後一次征伐,就這樣結束了。
曹丕在位期間,幾次對吳用兵,均無功而還,其實也是必然結果。此時鼎立三方經過多年經營,根基均已鞏固,吳蜀雖然弱小,但聯合起來,足以與曹魏抗衡。曹丕雖然很想建功立業,但當時既不具備滅吳滅蜀的客觀條件,曹丕本人也沒有曹操那樣的雄才大略,在孫權和諸葛亮這樣老謀深算的對手面前,他在軍事上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成就,並不奇怪。
曹丕雖然在與吳蜀爭雄中沒有什麼佳績可言,但在文學上的造詣是有口皆碑的。在父親的影響下,曹丕和弟曹植,自青少年時就有很好的文學造詣,以後長期同集合在曹氏政權周圍的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幹、楊修、邯鄲淳等才華橫溢的文人在一起,如魚得水,詩文大長。
曹操連年在外征伐,常以曹丕留守鄴城。曹丕在公務之餘,與文友飲宴歌舞,賦詩唱和,無形中領導著鄴城文壇。
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21年),曹丕被封為五官中郎將以後的數年間,與文學名士之間往來尤其密切。五官將府一時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