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俄國第三十三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的一些部隊突破了德軍防線,而一開始卻沒有德軍與之交戰在遼闊的森林地帶,他們跟一月十八日以來源源空降下來的傘兵、空降兵以及越來越活躍的遊擊隊會合;這些部隊對中央集團軍群後方構成了十分棘手的威脅。爭奪公路的戰鬥在繼續進行,被切斷的俄國部隊力圖與從東面進攻的俄軍主力部隊會合。但是,德軍防線還是守住了,俄軍攻勢逐漸停了下來。俄軍精疲力竭,損失慘重。德軍成功地撤至冬季防線,在尤赫諾夫與爾熱夫附近取得了防禦上的勝利,這都是形成新防線的最先的切實步驟。德軍指揮部曾期待在二月份得到進一步增援。現在則認為最大的危險已經排除。它預計,在天暖雪融、道路泥濘季節於三月中旬到來之前,能夠發起一次成功的攻勢壓回俄軍的突出部。消除威脅斯摩稜斯克-維亞茲馬重要補給線的嚴重危險。
展望與回顧
經過最初的包圍戰,遙遠的目標‐‐莫斯科愈來愈接近,愈來愈清晰可見了。從斯摩稜斯克戰役時起,中央集團軍群在作戰方區面的考慮幾乎完全集中於這個目標而旁無他顧,因該集團軍群將在這次行動中理所當然地起決定作用。集團軍群司令馮&iddot;包克陸軍元帥死抱住這個想法不放,即使希特勒的思想與陸軍總部的軍事目標之間的衝突(我們前面已敘述過)開始在前線暴露出來時,他也是如此。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希特勒決定先進行基輸戰役,並確定此後的一切深遠目標;可是這並沒有產生預期的結果:頓涅茨盆地的失陷,列寧格勒的被圍,都沒有使俄國集團軍的戰鬥力受到很大削弱;到這時,德軍東線已拉得太長了。如果陸軍總部能夠說服希特勒採納其建議,即斯摩稜斯克戰役一結束就集中所有部隊攻打莫斯科,那麼,回過頭來看,我們可以有理由地說:部隊經過休整(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以後,就能夠在八月底‐‐也就是在解除來自哥美耳地區的翼側威脅之後‐‐重新部署,以發動新攻勢。那樣,維亞茲馬-布良斯克的包圍戰就會早五個星期開始,爾後向莫斯科的進軍也將在乾旱的氣候和有利得多的條件下進行;在這樣早的時間,俄軍不可能調來足夠的預備隊,也不可能使莫斯科進入這樣的防禦狀態。誠然,要是這個建議付諸實施了,翼側將出現巨大危險,特別是來自南面的危險。不過,如果南方集團軍群的北翼與中央集團軍群保持密切聯絡,這些危險就會輕而易舉地被排除。同樣,北方集團軍群或許不該只盯住列寧格勒,而應考慮越過瓦爾代丘陵東進。這樣,任何翼側威脅就會被消除,德國東線中部就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專門進攻莫斯科。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央集團軍群是能夠到達莫斯科地區,甚至莫斯科市的,在這裡,它會同時遇到敵人的主要軍事力量,這些敵軍將自動地在莫斯科前面接戰有意思的是,直至今天,蘇聯官方人士還在宣稱‐‐也許有點誇張‐‐蘇聯從未面臨如此&ldo;致命的威脅&rdo;。。假定情況果真如此,俄國人會不會放出和平試探氣球?現在去做這種推測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希特勒公開宣稱的目標是消滅布林什維主義。無論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東線整個冒險戰役的致命錯誤,是在各個重要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軍事方面‐‐低估了敵人。俄國潛在的軍事力量比德國領導人(特別是希特勒)所估計的要強大得多。東線的夏、秋兩個戰役很快使陸軍總部和前線指揮官認識到,他們面對的敵人與過去在波蘭、法國、巴爾幹國家作戰遇到的敵人大為不同。俄國士兵堅韌不拔,頑強不屈,他們對自己的翼側有無掩護從不計較;即使在人力、物資遭到極其沉重的損失之後,出人意外的是新部隊源源不斷開到;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