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德軍最高統帥部到這個時候仍不瞭解這個情況,例如,幾天之後(十月二十一日)希特勒在寫給墨索里尼的信中,對這個情況甚至連提都沒有提。當他表示他希望&ldo;他們‐‐英國人‐‐將在我們可以給他們預備下一個真正殲滅性接待的某個地方登陸&rdo;時,他只考慮到了比利時和法國,也許還有挪威。仍然由於不瞭解這個情況,在同一天他又指示在羅馬的馮&iddot;林特侖將軍,要他提醒義大利政府注意三個月前即七月份提出的不要在突尼西亞採取行動的警告。這時他仍認為在那裡採取行動時機還不成熟。這封信接著指出,德軍最高統帥部毫無疑問地認為敵人有登陸的企圖,登陸地點可能在達喀爾,也可能在摩洛哥大西洋沿岸,但它認為&ldo;敵人在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海岸進行登陸的可能性不大&rdo;。為證實這點,他引了德國海軍作戰局前一天發表的總戰局報告。該報告直言不諱地宣稱,&ldo;敵人不會企圖在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海岸實施登陸,因為來自空中和來自法國艦隊的危險實在太大。&rdo;兩天之後,當關於英國開始進攻阿拉曼的首批報告剛到達時,希特勒認為,&ldo;最大的危險是在地中海西部地區&rdo;,但在這點上,他壓根沒有想到西北非而只想到了科西嘉島。這是十分令人吃驚的,這也許是因為前一天晚上敵人對熱那亞進行了空襲。
但是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獨立不羈,不受上司們猶豫不決的影響,在其定期出版的一期&ldo;戰局總評&rdo;中斷言,從敵人的觀點來看,法屬北非是眾所周知的西方同盟國準備發動進攻的最有利從而也是最有可能的地點。有幾份報告證明瞭這些情況,但它們給人的印象不深,沒有引起希特勒的重視。除這些報告外,這個情況判斷主要基於政治、軍事、戰略方面的總的考慮。它缺乏有關方面&ldo;確實&rdo;的訊息,這可以從下列事實看出:該&ldo;評論&rdo;推測同盟國不大可能在一九四三年春季以前企圖實施登陸。可能是由於這個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希特勒早已拒絕接受這類觀點,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的這一情況判斷就被束之高閣。
另一方面,義大利人對地中海情況的瞭解,很自然要比德國人深刻得多。他們發現自己對敵人入侵法屬北非的擔心越來越為自己情報機關的報告所證實。同時,他們也非常清楚,這不僅對在北非的軸心國部隊,而且對他們自己的殖民帝國將是多麼大的威脅。隆美爾九月底在羅馬作短期逗留期間也表達了類似的憂慮。由於這些報告產生的影響和引起的不安,墨索里尼在十月四日的一次會議上告誡他的軍事首領們不僅要考慮阿拉曼,而且也要考慮的黎波里塔尼亞,並建議他們加強義大利在那裡的部隊,以便在西方同盟國登陸之前佔領突尼西亞。幾天之後於十月九日在與義大利情報機構頭目討論之後,查諾伯爵就在其日記中寫道:&ldo;所有報告和跡象均表明盎格魯-撒克遜人正準備在北非登陸。&rdo;
希特勒看來對這些情況已略有所知,因為他現在再次警告羅馬不要對突尼西亞採取任何不成熟的措施。他警告的語氣看來分量很重,足以恫嚇意軍最高統帥部。意軍最高統帥部象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一樣,可能也預計同盟國將在更晚的日子登陸。無論如何,它是違背了自己較明智的判斷‐‐甚至墨索里尼的告誡‐‐而屈從於希特勒的警告。不管怎樣,事實是,在德國幹十月二十一日的警告之後,卡瓦勒羅元帥在與馮&iddot;林特侖將軍的討論中,僅提到了駐突尼西亞的法國殖民地部隊達成協議的前景,雖然一點也不錯,他最後的確還說了,一旦失敗,軸心國應該&ldo;迅速而獨立地&rdo;採取行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