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2 頁)
東非意軍直到1940 年8 月初才向英屬索馬利亞發動進攻。索馬利亞英軍司令蔡特(稍後由戈德溫一奧斯汀接任)率部頑強抵抗後從柏培拉撤往肯亞集結。肯亞英軍(司令艾倫&iddot;坎寧安)至1940 年秋季轄有第一南非師、第十一非洲師和第十二非洲師。蘇丹英軍(司令威廉&iddot;普拉特)轄有第五印度師和在北非參戰後的第四印度師。1940 年11 月蘇丹英軍對意軍的進攻遭強烈抵後,韋維爾和坎寧安直到1941 年2 月才下令肯亞英軍向意屬索馬利亞進攻。在空軍的配合下,英軍先克基斯馬尤港,再佔摩加迪沙,然後進入阿比西尼亞南部。3 月17 日,進佔季季加,3 月29 日攻克哈拉爾,4 月6 日解放亞的斯亞貝巴。蘇丹英軍從1941 年1 月開始進攻厄利垂亞意軍,後奉韋維爾之命準備征服整個厄利垂亞,但在作為必經之路的克侖地區嚴重受阻,直到3 月27 日在&ldo;馬蒂爾德步兵&rdo;貢型坦克連協同下才實現突破,意軍退在阿比西尼亞。4 月,英軍攻克阿斯馬拉和馬薩瓦,厄利垂亞落入英軍手中。5 月19 日,奧斯塔公爵率意軍23 萬人在衣索比亞投降,意屬東非不復存在。
人們都未料到埃爾溫&iddot;隆美爾已奉命率德國非洲軍前往教援意軍。1941年3 月31 日,隆美爾在以假坦克造成的浩大聲勢下指揮當時僅有的第五輕裝甲師攻佔阿蓋拉地帶,此時英國第七裝甲師已返埃及休整,第六澳大利亞師已調希臘,換防的是第二裝甲師一部和第九澳大利亞師;奧康納正在休假,由尼姆接任司令。4 月2 日,隆美爾以第五輕裝甲師繼續推進,其後為二個義大利師。致使英軍於次日倉猝退出班加西。4 月6 日臨時充當顧問的奧康納和尼姆在撤退時被俘,次日第二裝甲師在梅基利被圍並隨後投降。及至4月1 日、除第二澳大利亞堅守託卜魯克外,英軍全部被驅逐出昔蘭尼加,為防止德國控制法屬敘利亞,韋維爾根據英國政府的指示,命令威爾遜率第七澳大利亞師、第一騎兵師一部、第五印度步兵旅和&ldo;自由法國&rdo;軍第六營等部於1941 年6 月8 日進攻敘利亞和黎巴嫩。鑑於英軍遭到維希法國軍的激烈抵抗,韋維樂於一個星期之後決定向敘利亞調2 個旅,另以1 個旅從伊拉克南面越過沙漠向巴爾米拉進攻,第十印度師則沿幼發拉底河向阿勒方向進攻。戰至7 月1 日,維希法國軍被迫簽訂停戰協定,敘利亞遂被盟國佔領。
1941年5月韋維爾趁隆美爾在託布魯克受挫和缺乏補給之機指揮英軍實施試探性的&ldo;短促&rdo;計劃後,開始組織制訂&ldo;戰斧&rdo;計劃:首先由第四印度師在第四裝甲旅階助下進攻哈勒法亞一塞盧一卡普措防區,並以第七裝甲師一部掩護沙漠翼側;再以第七裝甲師的2 個裝甲旅大舉進攻託卜魯克;最後以第七裝甲帥會同託卜魯克守軍將敵趕回託卜魯克以西。英軍於6 月14 日從梅塞馬特魯陣地出發,6 月15 日,右翼開始進攻哈勒法亞山口外圍陣地,但損失嚴重,中路則攻克卡普措堡並擊退敵兩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嶺攻擊受阻。隆美爾將第五輕裝甲師和第十五裝甲師全部投入作戰。激戰至6 月17日,英軍被迫撤退。雙方的人員傷亡均不到1000 人,但英軍損失91 輛坦克,德軍僅損失12 輛坦克。
1941 年7 月,成為巴斯最高階勛位爵士的韋維爾調任印度英軍總司令。9 月8 日,韋維爾前往倫敦,指出印度軍事的極度虛弱,認為緬甸應劃歸印度英軍總司令管轄。但直到12 月12 日才獲準接管緬甸防務。
1942 年1 月4 日,韋維爾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美英荷澳司令部盟軍最高司令,統一指揮該區的陸海空軍。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