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講經(第1/2 頁)
小隱驚得後退一步,隨即上前拉住小羽的衣角道:“小羽仙長,小羽道長,小羽師傅,小羽道兄,你肯定不希望我挨棍子,會想辦法幫我過關的,是吧?” 小羽瞪了他一眼:“別拍我馬屁。上課認真點,別吊兒郎當的,心誠則靈,懂嗎?” 小隱不住陪笑:“是是,保證不弔兒郎當,保證認認真真!一千個保證!一萬個保證!” 小羽道:“去講經堂吧。” 講經堂也是臨時設立的,正面牆上掛了三清畫像,擺了香案,牆壁上掛了幾幅金蟬書寫的書法作品,都是“靜心養氣”“天人合一”之類的修道箴言。 除此之外,便只有幾個打坐用的蒲團。 小羽讓小隱席地而坐,把一本初真十戒遞了給他,道:“今日先講初真十戒,須得謹記,否則一切免談。” 小隱翻開書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冷氣。 第一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 第二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 第三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 第四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五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六戒者,不得飲酒過羌,食肉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 第七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 第八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棲集清虛。 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 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詞,以道德為務。 十戒中至少有一半做不到,而且將來也不可能做到,不禁在心裡嘀咕:好好的人,修什麼道呀。放著開心日子不過,不是折磨自己嗎? 忽見顧桃也拿了本經書在他旁邊坐下,忍不住問道:“你來幹什麼?你也要入道嗎?” 顧桃莞爾一笑:“我閒著沒事,順便來學習學習呀,小羽師傅,可以嗎?” 小羽微微點頭道:“歡迎之至,我教道門廣開,願入道者來。請。” 他挺挺腰桿,肅然道:“初真十戒乃道教入道者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門戶,修道的起點,教徒務必做到‘十惡不生,無思無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為師。謹按虛皇天尊言:出家超俗,皆宿有良契,故能獨拔常倫,若慎終如始,精至修煉,當福及七祖,慶流一門。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入道之門,積德之基,亦必由此始。開度之時,宜受初真之戒,其戒有十,爾當受之。” 小隱見他講得一本正經,活像個私塾的老學究,心裡暗暗發笑。 一旁的顧桃卻是聽得聚精會神,一雙大眼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小羽。 小羽繼續道:“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行。《初真十戒文》解曰:仙經萬卷,忠孝為先。蓋身事君,勤勞王事,所以答覆庇之恩也。修身慎行,善事父母,所以答生育之恩也。事師如事父母,所以答教誨之恩也。民生於三事之如一,乃報本之大者,加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敬信神明,所以答造化之恩也。並前三事,謂之四恩。 至於祝國延禧,除妖卻害,化民為善,裨王化之所未及,乃出家之忠也。生則誘其親以惜福向道,死則為之遷神福鄉,其處己同離諸恩愛,息諸塵緣,專精一心,勤於學道,道功既就,則雖億劫種親皆超度,上可以報四重之恩,下可濟三途之苦,乃出家之孝也。至於不仁者,欺心妄作,越禮非為。不信者,虛誕自矜,華辭惑眾。 要當知大忠者不昧其心,至一物不欺。大孝者不悖於理,至一體皆愛。然則,一語欺心非忠也,一事悖理非孝也。效忠孝為諸戒之首,百行之原,學者之先務也。若能依上遵守而行,則可以盡節君親,推誠萬物矣。” 小隱沒聽幾句,瞌睡蟲便上來了。其實他從小愛讀書,可從來不喜歡讀經書,讀過幾本,覺得無聊透頂,用作催眠還差不多。 顧桃注意到了,用手指捅捅他的肋部。小隱一驚,趕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