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3 頁)
法正不是第一次查覺到劉備對諸葛亮的愛惜保護之意。諸葛亮深知將兵之道,排演八陣,為劉備培養出一支精銳之師,軍師之稱由此而來,教兵講武之事幾乎全賴他與眾位將軍協力,諸葛亮因而深受士卒們敬愛,然劉備卻不曾允他隨軍出征。
諸葛亮唯一一次統兵,是與張飛,趙雲分兵入川,定白帝,江州各郡縣,與劉備共圍駱城。張飛率先前來相會,諸葛亮卻還未到。法正當時在劉備身邊,便奇怪後來幾日劉備怎麼有些眼窩泛黑,還笑說是連日夜裡打雷睡不好。而諸葛亮帶兵抵達的訊息一到,劉備便幾乎是從軍帳中衝出去,踩著積水的泥灘,險些滑了一跤,引得大家好一陣笑。
再比如…諸葛亮一直為相,手握實權,累年坐鎮後方,功高然不曾升遷。主公這薄封賞,可免置諸葛亮於眾矢之的。想來是要待即九五帝位時,方擢諸葛亮為丞相,輔上治國,統領百官,亦足見明良千古。
亮法二人閒聊了一些國事。說話間諸葛亮見法正目光移向自己腰間佩劍,便將它解下,交與法正觀賞。
…這根本不是什麼寶劍。
這劍,看型制是雌雄雙劍中的一柄。單劍兩面有脊,而雙劍僅一面有脊,兩劍合攏時似一劍,雙劍的劍格各為一半,對合的一面為平面,使兩劍合為一體。且此劍劍柄部分被磨得光滑圓潤,足見經人長期用於沙場拼殺。卻絕非古劍。以成色估算年代,有三四十年以上。拔劍出鞘一觀,只見果然只單面有脊。鋒刃已磨得略鈍,卻仍毫無缺口,冷光逼人。顯因鍛造時用材毫不馬虎,又得良匠打磨,方得如此。
卻不知,這劍是哪一位不知名的,隱於民間的鑄劍師所造?也只有這樣的劍,方能隨劉備拼殺多年。劍如其人,平實無華,百戰不屈,歷經歲月而更沉澱如一泓潭水。劍是好劍。只是如此舊物,並非鋒銳寶器。不像是主上賜與功臣之物。
哪一位臣下,接到這樣一柄舊劍,不會感覺奇怪?為官入仕者,又有何人能不在乎職位高低,封賞如何?至少自己是會在乎的。
然諸葛亮似乎只要可以為劉備做事,根本不在乎自己官位班次高低,封賞如何。於是這一柄舊劍更不帶著任何恩賜褒獎的意味,只於樸實渾厚中流淌著濃烈溫暖的故人心。
劍柄上有個&ldo;軻&rdo;字。指的是荊軻?以此為劍名未免不吉。荊軻刺秦用的雖是絕世利刃,畢竟未能成功而身死異國。於是法正便道:&ldo;這軻字指的可是孟軻?&rdo;
諸葛亮微笑:&ldo;是。&rdo;
&ldo;此劍成雙。另外一把,必是名丘,且必在大王手上。&rdo;法正又道,笑把劍還給諸葛亮。
諸葛亮微笑點頭。法正不免感嘆,軻丘雙劍,以聖人之名命名,真是仁義之劍。他所不知的是,此雙劍為劉備恩師盧植所贈。盧植當世大儒,於靈帝時,仕為博士,因才兼文武,拜廬江太守,還拜議郎。後遷尚書。光和元年,上疏諫政,陳八事,靈帝不納。黃巾起,盧植任北中郎,率軍討伐,卻受左豐詆毀黜官,後又復尚書事。又直諫觸怒董卓,免官隱居上谷,被袁紹闢為軍師。初平三年卒。真可謂是個一生正直敢言,且文韜武略的名臣了。
劉備少年時在涿郡,尊母命行學,師事盧植。盧植見劉備雖不樂讀書,卻只憑聽學,便得聖賢之心,大奇之。又見劉備有武勇,手長及膝,可使雙劍,便以軻丘雙劍贈之。其時諸葛亮與法正,都還未降生人世。劉備用此雙劍徵戰日久,恐恩師所贈之劍於沙場磨損,故改用它劍,將軻丘珍而藏之。後來竟是將其中一柄送給了諸葛亮當佩劍。他笑對諸葛亮說:&ldo;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軍師有焉!正配此孟軻之劍!&rdo;
諸葛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