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3 頁)
油布包裹著一個圓柱形的東西,看起來像被捲起的書卷。顧不上手上油膩膩的觸感,沙加將之慢慢展開,裡面果然是一卷儲存完好的手札,上面寫著:雨山日誌‐‐城戶政司記。
這是城戶政司的日記。
日記本雖古舊,可是卻可以輕易看出是用了不同的紙記錄的,最先的麻紙到後面細膩的白紙,顯然是整理後重新裝訂的。這雖然不是最原始的資料,但是一定保留了最重要線索。按紙質的型別分析。這本手札的時間跨度極大,很有可能總結了城戶政司一生的秘密。
城戶政司的發家史,長青山古老的「秘祭」,以及,他和寧世的過往,那如油桐花般純淨的女子,那如油桐花般短暫的愛戀……
心間掠過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觸,彷彿被一種悵然若失的迷惘圈禁。他把這種異樣的惆悵歸類於謎題揭曉前的近鄉情怯。困惑他與紗織多時的長青山的最後一重的秘密以這樣一種平靜的方式揭曉於眼前,任何人都會有些不可置信吧?
內心的波動並沒有困擾他多久,沙加託著城戶政司的日記來到和室的矮桌前坐下,翻開手札仔細閱讀。
他並沒有意識到,他竟選擇了離違棚較遠的、卻恰巧是幻境中寧世坐過的座位。
作者有話要說: 題解:霙:雪花或花瓣
這個女鬼如何?233333~
路過的各位親們,喜歡本文的話記得收藏一下哦~
以下是我對這一章的一些解釋,沒興趣的親就跳過吧~謝謝,比心心~
對於沙加的感情描寫,我一直是刻意迴避的。總的來說,如果沙加的感情那麼溢於言表,那還是那個超然脫俗的沙加嗎?因此遣詞造句之間,多以晦澀的暗喻為主。
王國維曾言:&ldo;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rdo;本章中,我想要達到的,也是這種物我合一的效果。
關於兩人的感情,我會另做詳細的分析,這裡只講這一章所涉及的。這一章算是兩人正式的見面,無論前面的鋪墊如何後文的結果如何,我認為,這裡算是沙加感情的萌芽之處。(至於沙加自己有沒有意識到這種感情,我也不好說……)因此,落筆之處也多隱晦,意圖模糊人物的自我意識。
油桐花是寧世的象徵,美麗絢爛卻短暫。如此一來,沙加拈花,低頭淺笑,感嘆著&ldo;不曾想過,這般素淨短暫的小花,竟也有著別樣的、奪人心神的美&rdo;即是對花也是對人。此為隱線之一。
再者,我在文中曾明確用&ldo;驚鴻一面&rdo;來形容寧世在鏡中初見沙加之感。而沙加對寧世的印象,我卻從未直言。可若細細讀來,能否發現,沙加對寧世初識之感,&ldo;驚鴻&rdo;一詞,也不為過分呢?
一詠三嘆,謂我之意圖。寧世初現於和室之中並未以正臉出現,只給人一個&ldo;無限遐想&rdo;的背影,更讓人好奇想要探尋。寧世出現的時間並不短,可她只在最後消失前轉身輕笑,&ldo;落地的繁花似被夕陽熱烈的光輝點染重獲新生,在她素白的裙邊次遞開出無邊的亮色,一路迤邐滿室的馥郁芬芳,繁麗之中盡顯恬淡與悠然。&rdo;
夕陽如何能點亮落花?落花又如何能在裙邊開放?不過是觀物人之念之感罷了。試問若無心無意,怎能察覺寧世微笑前後,落花夕陽之差別?又如何有悠然恬淡之感?
伏脈過深,乃我之過;今略解一二,望各位勿煩。謝謝大家~
☆、拾貳&iddot;霿&iddot;政司的手札之「雨山大祭」
城戶政司的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