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3 頁)
這時的反對運動跟更早期的不太一樣,不是鬆散的書生論政,這些人也不是無黨籍的地方士紳,而是一群&ldo;行動者&rdo;,懂得結合政治及社會思想去做&ldo;運動&rdo;。另外,&ldo;反攻大陸&rdo;讓人感覺越來越不現實,所以,官方的意識形態及1949年後國民黨帶來的外省政治精英的統治正當性及政治權利分配性,也開始不斷被挑戰。因此,臺灣本地的政治精英人物開始成為主要的反對力量。
1979年,一本叫《美麗島》的雜誌出版了,這是由一群來自各地的黨外人士所創辦的,一時精英聚集,大有政團之勢。在一言堂的時代出版了這樣一本異議雜誌,大家看得慡,心裡出了一口氣,自然很喜歡。《美麗島》的模式是到處設分社,每設一處分社就在當地辦演講,大受民眾歡迎,但不容見於官方。
《美麗島》高雄分社在當年12月10號國際人權日舉辦遊行活動,不料卻引發嚴重的警民大暴走,衝突規模之大,可說是臺灣史上首見。
直到現在,發生衝突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有很多人說是當局派人在民眾裡當託,故意攻擊警察,但到現在為止,還是沒人敢證實。
在這次事件中,活躍於黨外陣營的主要人物幾乎全數被逮捕,當時臺灣的反對運動受到嚴重打擊。很多人說,蔣經國被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開放的腳步。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的結果,以及後來的審判,的確讓很多政治冷感的臺灣人開始思考一些政治及臺灣前途的問題,成為一個啟蒙的起點。
&ldo;美麗島大審&rdo;改變了陳水扁的一生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一切似乎都開始煥然一新,國民黨在臺灣的嚴密體制也開始出現了些微的鬆動,一切都要從這年的美麗島事件大審開始。
《美麗島》雜誌的核心人物被一網打盡,當時黨外參與者皆有坐牢的心理準備,所以這次運動的悲劇色彩頗為濃烈。這個&ldo;政團&rdo;可說是瓦解了。經過審判後,核心八人通通被判&ldo;叛亂&rdo;,分別是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ju、呂秀蓮、林弘宣。被判有罪是可預期的,但其影響及後坐力是相當大的。
這次審判不僅引起全臺灣民眾的關心,國外的人權團體及媒體也很關心。國民黨為了展示開明作風,雖然這是一次軍事法庭審判,但也沒像以往做太多的限制與操縱,因此各大報皆可找到判決及答辯全文。雖然法庭上擺滿了襲警的&ldo;證物&rdo;,但這些答辯,已經不僅僅在於&ldo;是否有襲警&rdo;的層面,而上升到了對臺灣前途的關心、定位的政治層面。法庭似乎變成了他們的政見會場,一個個輪流侃侃而談。
有一個關於&ldo;美麗島大審&rdo;的笑話是這樣的:當年美麗島軍法大審時呂秀蓮有一條罪名是說了&ldo;打拼&rdo;兩個字,這兩個字在閩南語裡是努力、奮鬥的意思,但當時的軍事法官不懂閩南語‐‐&ldo;又打又拼,這不是叛亂是什麼?&rdo;於是又罪加一等了。
因為資訊如此透明,這些言論也為臺灣民眾新開了一扇窗,上了一次值得好好思考的政治教育課。的確,這些言論如解除軍事戒嚴、&ldo;國會&rdo;全面改選等,雖然在當初被視為洪水猛獸,倡議者也被冠以&ldo;叛亂分子&rdo;、&ldo;野心分子&rdo;等惡名,但這些訴求在30年後的今天看來都已經是理所當然的權利。
在&ldo;美麗島軍事大審&rdo;的同時,發生了一件震驚全臺灣的滅門血案‐‐林宅血案,林即指當時正在接受大審的主嫌之一林義雄。在2月28日這天,他的母親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