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3 頁)
再過不久,電視節目又恢復正常了。因為停播太久,怕觀眾忘記劇情,所以每一臺的連續劇都來個&ldo;精華篇&rdo;,一次看好幾集,可真慡了。這也是連續劇第一次有精華篇的形式,但我也從此改看臺視的《還君明珠》。
話說蔣經國早期在臺灣,因有蘇聯政戰的背景,因此負責的是社會意識形態管制與監控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能積極走入民間,與群眾打成一片。經過了各方面的歷練,他不僅黨政軍資歷完整,政治實力在國民黨內也無人能敵,再加上蔣介石的刻意栽培,很自然就成為接班人。
在蔣中正的時代,臺灣上下都是為了&ldo;反攻大陸&rdo;而作準備,所以,對於臺灣本地的開發並不積極。蔣經國掌握權力後,也許是深知&ldo;反攻大陸&rdo;已遙遙無期,進而才將注意力轉到延續臺灣發展的各項重大經濟建設之上。
他在&ldo;行政院長&rdo;任內,雖然內外局勢劇烈變化,但他帶領的一批技術官僚,卻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地完成十大建設,使臺灣經濟有了更飛快的增長。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這個新舊交替、激盪不斷的時代,雖然是專制當局,也總算看清了時勢,能採取宜時的決策,為臺灣民主及經濟的發展奠下重要的基石。
當然,這些歷史的塵埃需要更長的時間沉澱,幾代後才可能會對功過有更客觀的評價。現在有許多人開口閉口總是&ldo;蔣經國在位的時候……&rdo;似乎那個年代比現在更好。我想,其實可能是懷念當時經濟正在全力發展,人人埋頭苦幹、同舟共濟的充實感吧!現在大家都富了,反而一點共同的目標都沒了,有些空虛。
《愛拼才會贏》席捲臺灣
這一年,有一首歌一經推出,瞬間便橫掃了整個臺灣,大街小巷都在放,後來也席捲了整個華人社會。雖然是首閩南語歌,可影響所及,以致於前幾年我在太行山的深山裡旅行時,都聽得到開拖拉機的師傅在哼著這首歌,那就是《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的原唱葉啟田,在更早期就已經是臺灣的知名歌星,早期的一些歌曲如《內山姑娘》、《墓仔埔也敢去》後來也不斷被翻唱及重製。但他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因故犯罪入獄,人生頓時跌到最低點,出獄後卻又以一首《愛拼才會贏》鹹魚大翻身。
因為這首歌太火爆了,在當時不管走到哪一條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公園裡跳土風舞的在放,殯葬隊伍在放,運動會在放,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許多選舉時候選人的宣傳車也都會放這首歌。
葉啟田後來也拍了一部同名的電影《愛拼才會贏》,有點兒他的自傳性質,但稍顯胡鬧了一點兒。而他後來的一些歌,如《浪子的心聲》、《故鄉》等,也一樣膾炙人口,不愧是寶島歌王。
在臺灣,似乎每個時代都有那麼幾首代表當時的歌,這些流行歌曲如同串起了臺灣的歷史。
比如說戰後的臺灣,經濟不發達,生活也比較艱苦,有些人為了生計,只能從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如沿街賣零食、收破銅爛鐵之類的。有許多人為了家計,只好放棄學業出來工作。當時就有一首歌叫《燒肉粽》,是這麼唱的:
&ldo;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疼愛),讓阮讀書幾年冬,出業頭路(工作)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rdo;
其實這是一首非常心酸的歌,那個時代許多孩子因為家境清苦無法繼續升學,只能在半夜街頭大喊燒肉粽叫賣。
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臺灣,經濟開始發展,大家都為了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為了賺更多的錢,可以沒日沒夜地加班做工。當時,臺灣第一個電視臺臺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