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3 頁)
這是場議題本身比活動更吸引人的社會運動,過程非常和平。現在看來,這場第一次由民眾自發而成的活動,對臺灣公民社會意識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影響。
我想,住宅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不是商品,更不應該變成玩金錢遊戲的籌碼,那麼多人風餐露宿為的就是要爭一條改革的路。不過,18年前高房價讓人走上街頭,18年後房價依然居高不下;18年前那些人應該房貸都付得差不多了,但這一代年輕人買房子的問題恐怕依然沒解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那場活動的憤青總領隊李幸長,現在已經是橫跨兩岸的鍋貼兒連鎖店&ldo;四海遊龍&rdo;的老闆了。
這年的兩部電影:《七匹狼》與《悲情城市》
這年,絕對熱血的電影《七匹狼》上映了。這部融合了友情、愛情、動作與音樂的片子,匯集了當時演藝圈最大牌的年輕藝人,是許多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的美好回憶。
片子至少集合了王傑、張雨生、邰正宵、星星月亮太陽(金玉嵐、馬萃茹、胡曉菁)、東方快車合唱團及庹宗華等明星參演,卡司(陣容)超強,內容描述一群年輕人的故事。因為總是&ldo;不打不相識&rdo;,因此劇情也稍顯火爆,在追星效應以及劇情所呈現的年輕人&ldo;反社會叛逆&rdo;情緒的雙重鼓舞下,受到大批年輕人的瘋狂喜愛。整部片可說是一氣呵成,再穿插進好幾首熱血的插曲,成為當年的經典電影。後來這幾個主要演員也以&ldo;七匹狼&rdo;的名稱上遍各大綜藝節目。
就連小朋友們也為這部電影瘋狂。全班至少四分之三的人有買電影原聲帶,掃地時間大家也索性不掃了,就拿著掃把一起大唱&ldo;永遠不回頭&rdo;。老師當然不願意見到這種&ldo;反大人&rdo;的風氣在小朋友當中瀰漫,因此積極導正大家電影情節裡不對的地方。
片子裡的幾位主角都是當時年輕人崇拜的物件。如王傑,一出道就是一副孤傲浪子的形象,當時的《我要向太陽怒吼》,簡直越唱越熱血,到了過幾年的保釣運動時,還變成了主題曲;張雨生高亢的歌聲讓當時的歌壇為之一亮,《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都是大受歡迎的歌曲;庹宗華當時演班長已經大紅;邰正宵在片中雖然戲份兒不多,但之後也開始大紅;星星月亮太陽是當時的少女偶像組合。
不久,張雨生就在歌迷的簇擁中入伍。《七匹狼》後來也拍了續集,但續集是以悲劇收場。
再後來,&ldo;七匹狼&rdo;這三個字也被註冊掉了。
禁忌了幾十年的&ldo;二&iddot;二八事件&rdo;話題,也在這一年突然浮上了檯面,被當做顯學來研究,因為,《悲情城市》這部電影得到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殊榮。
一般認為,本片的導演侯孝賢預料到直接在臺灣發行這部片是行不通的,因此帶著它到威尼斯影展上賭一把,沒想到這部影片真的成為在世界級三大影展上第一次榮獲首獎的臺灣電影。這下&ldo;新聞局&rdo;不得不認可了,還很形式地給侯孝賢祝賀一下。於是,這部直接挑戰臺灣政治史上最禁忌話題的影片,得以一刀未剪而上映。
《悲情城市》這部影片主要描述基隆附近九份地區的某家人,在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國民黨遷臺間的故事。在&ldo;二&iddot;二八事變&rdo;後,一介糙民也不由得被捲了進去,改朝換代後身份認同的衝突是這部片所討論的主題之一。梁朝偉飾演的啞巴可圈可點,片子裡有意借這個角色表達當時臺灣人的敢怒不敢言,隱喻了臺灣人在臺灣光復初期的國族身份認同困難。
這部片得獎的訊息在電視上公佈後,媽媽對祖母說: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