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病急亂投醫,蕭斌又要固守碻磝,又是沈慶之進言:&ldo;青州、冀州虛弱,若坐守孤城,等到敵軍大部攻來,清水以東都守不住了。碻磝只會是朱修之的滑臺第二。&rdo;蕭斌猶豫不決,正好宋文帝的詔書送到,不許蕭斌退兵。(宋文帝也算是個讀遍兵書卻不懂兵法的書呆子,他應該知道&ldo;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rdo;的道理,卻總喜歡坐在皇宮裡給千里之外的軍隊發號施令。古時候又沒有sn、eail,可以直接通訊,等你的詔書到了戰場了,局面早就改變了,哪還能起什麼效用,純粹是借著權威添亂而已。)
蕭斌忙召集諸將商量留下來的對策。沈慶之對他說:&ldo;戰場上的事情,將軍可以專斷。詔書從這麼遠的地方送來,根本不瞭解這裡的形勢。眼下有個范增都不能用(指蕭斌等人不聽他言),空談有什麼用呢?&rdo;
蕭斌等人一向把沈慶之看做一介武夫,沒料到他還知道範增的典故,不禁笑道:&ldo;沈公還蠻有學問的嘛!&rdo;沈慶之輕蔑地答道:&ldo;諸公通曉古今,還不如下官耳濡目染所瞭解的那點知識!&rdo;眾人給說得啞口無言。
最後蕭斌決定折中,既不違背聖意,又結合敵強我弱的現實情況,讓王玄謨將功補過,守衛碻磝,申坦、垣護之據守清水口,自己則率領東路諸軍返回青、冀兩州的治所歷城。於是,被宋文帝寄予厚望的東路戰場轉攻為守。(要是知道王玄謨在戰場上衰成這個熊樣,他還會終日想著封禪麼?)
十一 拓跋燾席捲淮上
西面的幾條戰線要打得漂亮許多,假使宋文帝不為諂媚小人所惑,真正識人,又能夠選擇更好的出征路線和時機,戰果如何尚未可知。可惜的是,其他幾路雖然攻下了不少據點,卻全因為王玄謨在魏軍主力面前的全面潰敗,而功虧一簣。
雍州刺史劉誕的這路,從襄陽北上進逼弘農(需要指出的是,宋國只有南方半壁江山,這個雍州可不是指關中長安的那個雍州(北魏的雍州治於此),而是今天的河南湖北交界的淮河流域,治所在襄陽)。宋軍中有一名叫做龐季明的參軍,七十多歲了,以前是關中的豪強,德高望重,他主動提出去長安招安,劉誕覺得主意不錯,就準行。龐季明潛入弘農的盧氏縣,住進當地的大戶趙難的家中,四處遊說,果然這一帶響應的民眾還是不少,很多人都被說動,投往宋軍。
有了接應的隊伍,宋軍方面就容易多了。薛安都、柳元景分兵繼進汝南的劉鑠則派出胡盛之、梁坦等攻打北魏的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北魏駐紮在這裡的荊州刺史魯爽(就是在《元嘉之治》中與司馬休之一起反劉裕失敗,被迫投往北魏的魯宗之的孫子)望風而逃,長社入於劉宋。北魏的豫州刺史僕蘭也不是宋軍的對手,撤往虎牢。
兩路宋軍繼續奏凱,柳元景、薛安都、龐法起等人很快攻下了盧氏、弘農,進逼潼關;梁坦與劉康祖則兵臨虎牢。
要打潼關,先得拿下陝城,幾員大將悉數出擊,卻碰上了第一場硬仗。陝城易守難攻,一時半會兒拿不下來,北魏的洛州刺史張是連提率領兩萬騎兵繞道來救。北魏騎兵的衝擊力很強,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居然擋不住,幾乎要崩潰。出生於北方的薛安都被激怒了,他脫下盔甲,只穿貼身的衣衫,瞋目橫矛,單騎突入敵陣,所向披靡。魏兵紛紛朝他射箭,薛安都手中一桿長矛,高低撥舞,竟沒有一支箭能夠射中他,魏軍陣中已是死傷不計其數,薛安都手下計程車兵則群情振奮,個個爭先。天色將晚,宋軍援兵殺到,魏軍只得暫退。
柳元景怕薛安都這邊有失,連夜派堂兄柳元怙領了兩千步騎兵前來援助,對此魏軍並不知情。第二天一早,薛安都在陝城西南排下大陣,與城中殺出的魏軍對峙。他與統領步兵的將領魯安平相誓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