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3 頁)
電冰箱是1929年發明的,上世紀30年代進入中國。中國人就覺得這有什麼新鮮的?我們也有冰箱,不就是插上電的&ldo;冰箱&rdo;嗎?因此,電冰箱進入中國的時候,就順著中國的古代稱謂,加了一個&ldo;電&rdo;字。這就是電冰箱名字的來歷。如果古代沒有冰箱,那麼電冰箱進入中國時,一定會叫&ldo;電冰櫃&rdo;。但問題又出現了,我們現在有冰櫃啊,冰櫃反而是上開蓋。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電冰箱出現在前,名字被佔了。冰櫃出現時,只能被迫叫成電冰櫃。中國語言非常嚴謹,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發生改變。冰箱和冰櫃就是特例。南方人很有意思,還有點兒不甘心,所以管冰箱也叫&ldo;雪櫃&rdo;。我們有時候到廣州去,可以聽到人家不叫冰箱,叫雪櫃。但是說起來這種稱謂非常準確,符合我們對箱與櫃的定義。
【古代的冰箱】
過去使用冰箱,夏天哪兒來的冰呢?以前叫&ldo;窖冰&rdo;,就是挖一個冰窖,得挖到地下10米左右。冬天冰凍三尺時,把冰採下來,裁成一塊一塊如同方磚似的,我印象裡有30公分厚,三尺見方。然後把冰全部運到冰窖裡,儲藏起來。在北京護城河、北海、後海,每到冬天都有人窖冰。現在北京還有冰窖衚衕。到了夏天,就開始賣冰了。冰拿出來以後,每個人都特別高興,摸一摸光滑的冰,很舒服。
要知道,以前沒有空調,個別人家裡才有電扇。一到炎熱的夏天,暑熱難耐時,冰對人的誘惑非常大。有錢人家裡買冰,買回去就擱在冰箱裡。冰箱有屜,裡頭包著一層金屬,一般都是錫,可以隔熱,防止冰過快融化掉。冰箱上下都有孔。蓋子上的孔相對大一些,使冰的涼氣能夠散發出來,降低室溫;下面的孔很小,可以使冰融化後的水緩慢流出。冰擱在冰箱裡,食物擱在冰上面。當時能夠享受這種冰鎮的食物,是非常幸福的事。今天很隨意了,家家都有電冰箱,但也少了那時候的感受。
【櫃與櫥】
儲物的兩大類傢俱,一類是上開蓋的箱,一類是橫拉門的櫃。那麼,櫃類又有什麼具體形制呢?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帶門,專為儲物;一種是架格,不帶門。跟帶門的櫃子比較起來,不帶門的架格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取東西方便,順手就可以拿了。從專門儲物的櫃子裡取東西,一定要先開門。但是帶門也有很多好處,比如放東西不顯零亂,還可以防塵。
南方人跟北方人在櫃類的名稱上有些區別。南方人願意叫櫥,北方人願意叫櫃。我認為&ldo;櫥&rdo;最早跟廚房有關,是用來儲存食物的傢俱。&ldo;櫥&rdo;字就是廚房的&ldo;廚&rdo;,加上&ldo;木&rdo;字邊。南方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窗欞狀的櫥,有一欞一欞的空隙,非常透氣,裡頭擱了食物,不容易變餿。南方人給它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ldo;雞籠櫥&rdo;。北方人又管它叫&ldo;氣死貓&rdo;。這很有意思。北方人的視角是由外往裡看:貓看到食物在裡面,就是吃不著,所以叫&ldo;氣死貓&rdo;。而南方人的視角是由裡往外看:把雞關在裡面,叫&ldo;雞籠櫥&rdo;。視角不同,名稱的叫法也不同。由於這種&ldo;氣死貓&rdo;不但透氣性好,還透視,很容易看到裡面,所以它很早就被挪為書櫃。今天我們使用的書櫃一般有個玻璃門,都透明,為什麼呢?就因為容易找到裡面的書,一眼就看見了。
【白居易的書櫃】
我查了很多關於書櫃的記載,有人為它寫過詩,這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詩平易曉暢,通俗易懂,所以他很多重要的詩歌,我們都知道。比如《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ldo;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