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1/3 頁)
第二個研究中國傢俱的人是個美國人,我們現在以他出書為準,1971年美國人安思遠寫了一本大書叫《中國傢俱》,裡頭也是有豐富的圖片和他對中國傢俱的見解。
第三個研究中國傢俱著書的人是王世襄先生。1985年他的《明式傢俱珍賞》出版,是大大的推動了傢俱的收藏,也推動了我們對傢俱的一個認知。這本書的普及程度遠遠的高於以上兩本。王世襄先生這個書寫的非常早,出版的比較晚。
那麼由於這些書寫的比較早,艾克先生的書是60多年前寫的。最晚的一本也距今20多年了。透過這些年的研究,我們有了新的認識。
過去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縱向的,我們過去的學者研究某一個領域都是在他單獨這個領域裡縱向研究,從古到今。我們今天由於資訊業的發達,在研究當中,更多的注意是橫向的研究。比如我們說晚明時期它的傢俱跟它的瓷器,它的銅器,它的漆器,它的景泰藍,它的所有的工藝品之間的橫向聯絡,這是今天的很多學者關注的,但在過去的研究中是不關注這些現象的。所以過去的書以及結論都比較單一,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乃至出現錯誤。
【硬木傢俱的上限】
早期的書大量的傢俱的定的年代都偏早。我們有的書上把傢俱,硬木傢俱,黃花梨傢俱、紫檀傢俱定為明中期,明早期,乃至元代。我們今天有證據證明那個時期是沒有這樣的傢俱的。在明代嘉靖以前所有的能夠證明確切年代的傢俱都是漆器,帶有確切紀年款,比如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非常明確。
有幾點限制,第一是工具的限制,中國所有的木工工具中,平木工具刨子出現的最晚,這跟歐洲完全的不一樣,我們刨子是16世紀才出現的,沒有證據證明16世紀以前中國人使用過刨子,沒有刨子就沒法平木,木頭不能把它刮平。過去為什麼使用漆器呢,是因為木頭不平,要披麻掛灰,找平,打膩子,化妝,打底色,粉餅吧,打點粉,把不平的地方遮掩。因為刨子的出現導致硬木傢俱迅速的佔領市場。第二個原因是隆慶開關,我們講過,在隆慶元年,由於資本主義的萌芽,由於我們當時的走私跟海外的貿易增多,迫於壓力,政府有限度地開啟了海關,所以海上的運輸,使大量的優良木材進入中國。
這兩個原因使中國的明式傢俱,名貴的黃花梨、紫檀傢俱,雞翅木傢俱,烏木傢俱,在明代的晚期尤其是萬曆到崇禎年間風靡江南地區,書上有大量的記載。比如嘉靖年間範濂《雲間據目抄》一書中載&ot;細木傢俱如書桌、禪椅之類,予少時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隆萬以來&ot;,就是隆慶萬曆以來,&ot;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紈絝豪奢,又以櫸木不足貴,凡床櫥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及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ot;他說的相思木就是紫檀。
範濂說我小時候,看不到這些,都是隆慶萬曆以來才開始出現的,這個記載非常明確。那麼我們過去的這個判斷就有偏差,我們都是從感情上判斷,希望我們的傢俱更早的就出現,可惜不幸的是沒有出現。萬曆時期,中國名貴傢俱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是諸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我們晚明時期最重要的著作《天工開物》、《魯班經匠家鏡》這樣的書的記載的刨子都是非常明確的,可這些書都是萬曆以後才出版的,明中葉以前中國人做不了硬木傢俱。
西方的木工工具發明比我們早。刨子很早古羅馬就有了。這個是我們跟西方工具差距最大的一種工具。我們的框架鋸,宋代就有了。《清明上河圖》,有影象資料,可以看到有一把鋸戳在那兒,看得清清楚楚,但沒有刨子,這是我們過去研究中忽略的一個章節,所以就不知道這條界限劃在哪兒。我覺得刨子是中國硬木傢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