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3 頁)
&ldo;人生得休且復休&rdo;「p779」這樣的話過去是不說的。他遊廬山開先寺時說:&ldo;斷擬罷官來住此&rdo;,看來他已想到可能被罷官的問題,那幫人的陰謀要得逞了,罷官是最起碼的。‐‐這得感謝正德,他還只是賴,還不夠壞,也是陽明還不斷頌聖的另一方面的原因。他也在影射皇上了:&ldo;四十餘年睡夢中,而今醒眼始朦朧。縱令日暮醒猶得,不心人間耳盡聾。&rdo;「p781」有個人退休了,他作了首寓言詩為之送別:你沒見那些雞兒們麼,它們高興的吃完了唱,但長胖了被拔光了毛送入廚房。你不見那些籠中鶴嗎,它們在籠中&ldo;斂翼垂顧困牢落&rdo;,恰是高人在官場的那個&ldo;德行&rdo;,還不如那些快樂的雞,但是,一旦鶴衝出牢籠,便&ldo;萬裡翱翔從廖廓&rdo;了。這是他此時的真是心聲,‐‐得休且休的含義。但是他身在牢籠不自由,他現在想走也走不了。而且他若真辭職,便徹底失勢,那幫群小說他是寧王餘黨,他就是餘黨了。這是人生最難受的一種況味:已經對它失去了興趣,還不能放棄,放棄了禍患更大。人的一生似乎永遠在兩害相權中取其輕。
他多次表示&ldo;痴兒公事真難了&rdo;、&ldo;中丞不解了公事&rdo;「p774、775」,表面的說法是在為妻子守俸錢,這顯然是哄鬼的話,他一生都金錢都不以意,豈能拿生命來開這種玩笑?他有一篇在藝術上不值一提的《賈胡行》,痛說了這種不得已的狀態:當官就像把肚子剖開放珠子進去的商人,鑽求富貴未能得,竟日惶惶憂毀譽,&ldo;一日僅得五升米,半級仍甘九族誅。&rdo;‐‐這種話是他坐監獄時都沒說過的。他現在是後悔出心來了。沒了心也就什麼都不相信了:&ldo;始信心非明鏡臺,須知明鏡亦塵埃。&rdo;「p772」他在這種心境中接受了禪宗的&ldo;解構&rdo;情緒。
但他接著說&ldo;人人有個圓圈在&rdo;, 他的圓圈就是對朝廷的&ldo;忠赤&rdo;‐‐初心終不負靈均,&ldo;屈原情結&rdo;害苦了他,使他&ldo;殘雪依然戀舊枝&rdo;。這使他別無選擇,還得&ldo;回來&rdo;,最後算白忙乎,他原地不動,回來巡撫江西‐‐還算皇帝聖明,還得感謝皇上聖明。
也許還是他的哲學讓他又回到了塵世之中, 因為儒家超越絕望的高招是&ldo;萬物一體&rdo;,幹什麼都一樣‐‐既然禪宗說擔水劈柴無非妙道,那麼回來當官也是與劈柴一樣的。陽明多次表示出家當隱士也是&ldo;著相&rdo;,太拘泥形式了。他那要強的個性也使他選擇這種所謂&ldo;不著相&rdo;的方式再往前走下去。這也是&ldo;無中生有&rdo;的一種形態,用無將所有問題抽象,把世界砍平,然後我行我素‐‐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英雄行乎英雄。
他在廬山開先寺的讀書臺刻了一個石碑,寫的莊重卻滑稽:七月辛亥, 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復南昌,宸濠擒。當此時天子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只有明白事情真相、仔細推敲才能感受其諷刺意味‐‐而且刻石時皇帝還未歸。他總結意義時,警告群小:&ldo;神器有歸,孰敢窺竊?&rdo;結語是:&ldo;嘉靖我邦國&rdo;,他的學生說這是預言了下個皇帝的廟號。
他根本見不到皇帝,他特別想勸皇帝回京,但是他級別不夠。 正好江西發大水,他上書請求自貶,說自己德不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