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3 頁)
舉子業是一種典型的&ldo;意薩司&rdo;(isas)---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在古代中國一直發揮著將教會於教育合一的功能,是施行科舉制以來的最大的生產關係再生產行為,它極其有效地建構著政治社會,並將那點可憐的市民社會引渡到政治社會的籠罩之下。它不是透過強制性的手段,而是以精巧隱慝的方式,透過讀書人這種業餘牧師,牧羊人將主要的國家觀念與行為規範楔入民間,在普及教育時建立起&ldo;文化權力網路&rdo;。透過日常生活薰陶和梯次訓練,懲戒,選拔,評估等手段,造就人們對帝國秩序的馴服,從而確保其生產關係的穩定綿延。
舉子業儘管不是技術教育而是道德教育,也依然是一種生產關係的再生產行為。因為它極大地鞏固了那個&ldo;家產制官僚體系&rdo;(韋伯語),保證了國家機器的有效運轉。並透過精神催眠有效地將精神奴役的枷鎖套在每一個人頭上,使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的接受&ldo;意薩司&rdo;所給定的名義,職能。
綜觀王陽明的一生,他並不反對舉子業的這種&ldo;意薩司&rdo;功能,恰恰相反,他是嫌朱子的那套辭章講解式的催眠作用不能有效地支援這套功能了,才來奮起謀求新的轉換,來努力重建新的話語-權力模式的。日後王學的影響是相當&ldo;波瀾壯闊&rdo;,但也只是在思想文化界,文學藝術界,終於沒有打入舉子業,從而未能事實上改組&ldo;意薩司&rdo;,未能改善生產關係再生產的規模和方式,從而沒有能夠挽救大明王朝的命運。
5學文乃餘事
在達文西大繪其畫時,我們的傳主回到他的老家餘姚組織了龍泉山詩社。
結詩社文會是明代文人的一大特色,陽明的龍泉山詩社在明人社團史上不足掛齒,但文人能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也是難得的造化了。怎敢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比?不過,中國文化人自有在萬山叢中一溪迸流的本事。不信,你看王陽明不就是單用一顆&ldo;心&rdo;在與世界抗衡,並達到了與馬丁路德,尼采,海德格爾異趣同工之境?
當然,二十來歲的王某人,還像《水滸傳》的焦挺---沒面目。他還在痛苦的&ldo;起飛&rdo;期,艱難的尋求出路探索過程中。結龍泉山詩社,只能說培養了他將來組織書院、搞社會活動的興趣,不象白沙的心學那麼苦行孤意;還有就是詩人興致輔助了心學的詩學特色。
社址在龍泉寺,處龍泉山南麓,面臨姚江。1980年因改建而拆除了前殿,大殿及內部建築至今尚存。陽明當年賦詩說:&ldo;我愛龍泉寺,山僧頗疏野。盡日坐井欄,有時臥松下。&rdo;
社員的主要活動無非是吟詩聯句,相互品評,切磋文藝,比較書法,遊山玩水中尋找好詩題,也下棋對奕,陶冶性情。基本上是名士派的生活。陽明自然是雄者,是領袖。當時有一位退休的大僚與陽明聯句,每有佳句即被陽明先得,大僚真心的說:&ldo;老夫當退數舍&rdo;。
陽明在辦詩社時期的詩文不好判斷是那些,好在這個插曲為時甚短且不重要。錢德洪編為續編的作品(今《全集》卷29),是&ldo;作於弘治初年&rdo;的,可他又說是乃師&ldo;筮仕之始&rdo;的習作。王&ldo;筮仕&rdo;之年是弘治十二年,弘治年號共用了十八年。所以,錢氏的話,極可能是指從弘治初年到十二年王中進士之始。細看是編作品的內容,這個理解大致不錯。如《次韻畢方伯寫懷之作》:&ldo;矮屋低頭真侷促,且從峰頂一高吟。&rdo;正是落第舉子的心聲。次某公韻的作品多也是佐證。次魏五松的很多,且多不甘自壯語:&ldo;鄉里正須吾輩在,湖山不負此公來。&rdo;(《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