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ii 《莊子序》是否為郭象所作,存在一些爭議,反對者的依據是《宋會要輯稿·崇儒四·勘書》,其中談到景德二年國子監直講孫奭建議刊印《莊子》釋文,就用郭象的注本,宋真宗詔令孫奭與龍圖閣待制杜鎬等人共同校訂刊刻,但杜鎬等人提出《莊子序》不是郭象所作,應當刪去,但真宗認為《莊子序》文理可觀,只是有些傳寫錯訛罷了,仍令刊刻,冠於卷首。
iii 原文: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 。」
在外篇和雜篇裡,對時代暴政還有更為刺骨的描寫,如《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再如《則陽》:「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伕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乎?」
iv 原文(弟子問了這個問題之後,孟子做了很好的回答):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v 後人對這個問題有過專門的討論,尤其是一些儒家知識分子力圖彌合莊子與儒家的裂隙,譬如明代楊慎(升庵)論說:「《莊子》,憤世嫉邪之論也。人皆謂其非堯舜,罪湯武,毀孔子,不知莊子矣。莊子未嘗非堯舜也,非彼假堯舜之道而流為之噲者也;未嘗罪湯武也,罪彼假湯武之道而流為白公者也;未嘗毀孔子也,毀彼假孔子之道而流為子夏氏之賤儒、子張氏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智之論,又曰百世之下必有以詩禮發冢者矣。詩禮發冢,談性理而釣名利者以之,其流莫盛於宋之晚世,今猶未殄,使一世之人吞聲而暗服之,然非心服也。使莊子而復生於今,其憤世嫉邪之論將不止於此矣。」(《莊子解》「莊子憤世」條)楊慎之論或嫌太過,但仍是值得我們認真參考的。
---分割線(tianya200)---
第一章 莊子的人和書
1
關於莊子的生平,《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兩段寥寥的記載,這幾乎是我們唯一的材料了,其大意是說:「莊子是宋國蒙地的人,名叫莊周,曾經在老家做過漆園的小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的人。
「莊子的學問涉及了方方面面,而主幹本於老子,所以他雖然寫了十幾萬字的書,內容卻大多都是寓言。他作了《漁父》、《盜跖》、《胠篋》來譏諷孔子之徒,闡明老子之術;作《畏累虛》、《亢桑子》這些文章,說的都是些沒有事實依據的空話。但他的文筆很出彩,得心應手地攻擊儒家和墨家,就算當時的學術泰斗也招架不住莊子的鞭闢。他的學說汪洋恣肆、隨心所欲,只顧著自己舒心,所以王公大人們找不到可以應用這些學說的地方。
「楚威王聽說了莊周的賢名,派出使者帶著厚禮去請他到楚國為相,而莊子笑對使者說:『千金雖然是大錢,卿相雖然是大官,但您沒見過郊祭時用做犧牲的牛嗎?這樣的牛享受過好幾年的餵養,這時候還會披上華麗的衣服,然後被送進太廟等待宰殺。到了那個時候,它就算只想做一隻沒爹沒媽的小豬也不可能了。您趕緊回去吧,不要玷汙了我。我寧願在汙水裡遊戲,也不願被國君管著。我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