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v 莊子對夢的看法也有神秘而流俗的地方,《莊子》佚文有講尹需(一作儒)學習駕駛技術,三年而無所得,一天夢到老師把「秋駕」(大約是一種高超的架勢術)傳授於己,第二天去見老師,老師對他說:「以前我不是自珍其技而不想教你,而是怕你學不了,今天我就把『秋駕』教給你。」
---分割線(tianya200)---
繼續轉帖小纓妹妹的第二篇序言:
序之二
為納蘭性德的全集做注的想法在幾年之前就已經有了,只是一直怯於動筆,是因為性德雖然在三十一歲便過早地辭世,著述卻相當豐富——除了人們熟悉的詞作之外,尚有大量的詩文、序跋,廣涉經史,而現有的注本卻僅限於詩詞,可供參考的材料著實有限。但宏願已發,終於開始著手這件耗時耗力的工作,至今剛剛把詞集註完,編輯的意見是先單行推出,餘者再慢慢雕琢。
納蘭性德以詞名世,詞集自1980年代以來已經有過若干注本,前期注本雖有篳路藍縷之功,但較為粗陋,錯訛極多,直至趙秀亭、馮統一兩位先生的《飲水詞箋校》(以下簡稱《箋校》)始成規模。這部書「在前人的基礎上,重新對納蘭性德的詞作全面整理」(《箋校》前言),可以說是納蘭詞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納蘭詞校注本。
我用這部書已有經年,受益與欽慕之餘,也每每發現一些問題,及至積少成多,便不免生出重作箋注的念頭,以期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將納蘭詞的研究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故此以《箋校》(中華書局,2005年修訂本)為底本,完成了當下這本新注的納蘭詞。
《箋校》的前言有這樣一段文字:「箋注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但若沒有相當分量的修改和增補,則不足以稱為是一個新的注本」。誠哉斯言,這實在是對一切注本均通行的標準。那麼,本書所謂新注,也當符合這一標準才是。
本書新注之新,主要有如下之體現:
(一)查漏補缺,將一些當注而《箋校》未注的地方注釋出來,其中既有文字訓詁,亦有對極易失察的典故運用的標示。譬如《沁園春》(試望陰山)「碎葉城荒,拂雲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句中「雕」為何物,《箋校》未注,應是以此「雕」為猛禽之雕而覺得沒有注釋的必要(確有注本注作猛禽之雕),但猛禽之雕如何言「外」?查《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李賢註:「今彼土夷人呼為『雕』也。」故而「雕」同「碉」,「雕外寒煙」即「碉外寒煙」,詞意由是而貫通。
在這個例子裡,當注而未注的地方只是訓詁小節而已,無關宏旨,然而還有一些地方,因其當注而未注,致使對全篇主題的理解都發生了偏離。譬如《金縷曲》(疏影臨書卷):疏影臨書卷。帶霜華、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別是幽情嫌嫵媚,紅燭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繭。恰與花神供寫照,任潑來、淡墨無深淺。持素障,夜中展。殘缸掩過看逾顯。相對處、芙蓉玉綻,鶴翎銀扁。但得白衣時慰藉,一任浮雲蒼犬。塵土隔、軟紅偷免。簾幙西風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鸘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這首詞,《箋校》「說明」謂:「此為秋夜賞菊詞。苑中白花盛開,空中皓月朗照,於花月交映之際,簾幕低垂之時,清賞無寐,自是雅人高致。性德友人徐倬有同調『翦』字韻『燈下菊影』詞,時和者甚眾,疑容若此闕亦和徐氏之作。」實則這首詞當為秉燭賞畫之作,《箋校》所未注出的「持素障,夜中展」一句正是解讀的關鍵。
所謂素障,即素白的絹帛軟障,是古代的一種屏風畫,本身沒有骨架,一般張掛在屏風上以便賞玩,故而「持素障,夜中展」是指夜晚展障觀畫。詞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