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2 頁)
在南草場施工的時候,林彪、葉群都不在北京,好像是到外地修養去了。林彪的秘書夏桐留守,擔起了與施工方面接洽聯絡的事務。田恆貴知道這裡是林彪的寓所,還是秘書夏桐和他聊天中吐露的。
為了便於施工,南草場院子工程期間,田恆貴和工人們就都住在了院子裡。林彪的秘書夏桐及警衛們,對施工人員的態度一直都很好,每週還安排工人們看一次電影。特別是夏桐對田恆貴很照顧,對有關施工的事很配合。
------------
田恆貴:中南海里的工程師(4)
------------
懷仁堂的第一次修建,為了趕會議期限很緊迫,因此當時的設計和建造未能做長遠周密的推敲,施工上也來不及精雕細琢,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必須再度進行改造和完善。於是就有了1952年的再建工程,將天井上加蓋的應急禮堂,重新設計修建成高規格的、設施完善的大禮堂。
修建後大禮堂的舞臺部分被加高和擴大了,禮堂的屋頂和地面也都做了大的修改,還新安裝了通風裝置。這次大修後不久,就在此召開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和平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在中國召開的大型國際會議。
田恆貴本人並沒有參加懷仁堂第二次修建工程,他是因為領受了懷仁堂南邊的西樓工程,天天從懷仁堂前經過,看到了整個修建的過程。在懷仁堂高規格大禮堂修建期間,中南海斜對著靈境衚衕的西門也被推倒重建。筆者推測這兩者應該是有關聯的,因為進這個西門不遠就是懷仁堂,禮堂修好後,會議或演出時從這裡進出最為便捷。
中南海有兩個西門,斜對著靈境衚衕的這個在府右街中段偏南,另一個則臨近府右街北口。櫛沐百餘年的風雨,兩個西門已經相當破舊,看上去都顯得逼仄。新的西門是由中央設計院設計的,比原先拓寬了,門兩邊的牆呈八字,比原來氣派了許多。
這個西門新建後,田恆貴聽說國務院那邊也有人提出把臨近府右街北口的西門也重新做一下,但周恩來總理不同意,他說修一門要花費多少多少擔小米,而現在我們的國家還很不富裕。北邊的西門至今還保持著原來的規模,因而在很長時間裡被人們稱作&ldo;小西門&rdo;。在那些年裡,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而再再而三烙在田恆貴腦海里的記憶,就是事事處處都強調節約精神。
講到這裡,田恆貴自然聯想到中南海的其他幾個門。他說其他的幾個門在20世紀50年代都沒有動什麼土木。東面的東華門,只是在1954年重新粉刷油漆了一下,把破爛不堪的地方整修了一下。南門,即新華門,是到了1959年新中國十年大慶時,才重新刷了油漆,對之做比較大的修理,是60年代以後的事了。
1953年,在中南海的東南角,開了一個小門,後來有人稱之為&ldo;東便門&rdo;。1953年夏季,張耀祠奉命進中南海,新組建中央警衛團。在此之前,已經開始在中南海南邊新興建中央警衛團的團部和宿舍樓,當時為了施工用的土石木料進出方便,就在東南段牆上臨時開了個臨時的豁口。團部和宿舍施工結束時,大概是考慮到警衛團人員的進出和工作的需要,就沒有將那個臨時性的豁口依原樣封堵上,而是修建了一個正式的永久性的小門。從此,中南海又多了一個門。
西樓僅供大區書記來京開會辦公住宿,利用率太低/
兩次在毛澤東院子裡搞工程,都沒能見到毛澤東
1952年田恆貴參加的、與懷仁堂同時進行的西樓工程,也是一項再完善性質的工程。因為西樓在1951年就竣工了。但在進住使用一年後,相繼出現了許多問題,必須加以修繕和處理。
西樓工程是一個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