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3 頁)
不少大臣都贊同這種主動出擊的意見,趙匡胤卻搖頭道:&ldo;朕以為不妥!雖然大宋還可調集不少軍隊,但軍中精銳多在蜀地平叛,在這種情況下與遼人和北漢開戰,那是難有勝算的,而若不能勝,則遼人和北漢的氣焰就會越發地囂張,我大宋的處境也就會越發地危險了!&rdo;
又有大臣向趙匡胤建議:既然戰之難以取勝,那就遣使去太原主動與北漢通好議和,以爭取時間來平定蜀人之亂,待蜀亂平定之後再與北漢認真計較也不遲。
議和的建議也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首肯。趙匡胤問趙普道:&ldo;你以為如何?&rdo;
趙普回道:&ldo;議和之議雖有道理,但恐不現實。北漢之所以欲犯我大宋,就是因為我大宋尚未平定蜀人之亂。此時此刻前去議和,北漢必不答應。更何況,我大宋去太原議和,實有示弱之嫌,既如此,北漢不僅不會答應,還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發兵攻宋!&rdo;
趙匡胤點頭道:&ldo;朕以為,宰相所言極是!更何況,朕又如何能去向那北漢偽帝劉鈞示弱?&rdo;
趙匡胤的話可謂是擲地有聲。但問題是,戰恐不能勝,議和又不甘,那究竟怎樣才能化解陝北一帶可能爆發的危機?
趙普又道:&ldo;臣以為,戰不能戰,和不能和,那就只有穩固防守了!&rdo;
趙普的意思是:速速派一支軍隊趕往陝中,擺出一副穩固防守的態勢,這樣,遼人和北漢兵就不敢貿然南下。趙普言道:&ldo;只要宋軍能在陝中與遼人和北漢兵對峙月餘,那蜀人之亂就當徹底平定了!&rdo;
大半朝臣都同意趙普的看法。實際上,趙普所言也是無奈之舉。故而,一兵部大臣對趙匡胤言道:&ldo;臣以為,防守固然重要,但同時必須做好與遼人和北漢開戰的準備!&rdo;
趙匡胤思忖片刻,最終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把京城一帶的數萬宋軍分成兩部,一部向西開往陝中,與當地的宋軍一道,做好防守遼兵和北漢兵南侵的準備;另一部宋軍向西北進發,擺出一副向太原進軍的態勢。
趙匡胤對趙普等人言道:&ldo;朕做出這般魚死網破的架式,那劉鈞不可能不有所顧忌!他只要一顧忌,就會有所遲疑,他一遲疑,光義就把蜀亂平定了!&rdo;
事實是,趙匡胤做對了。數萬宋軍從汴梁一帶分別開往西部和西北部之後(當時的汴梁城幾乎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了)二十多天,趙匡胤得到稟報:遼兵已經從太原撤走了,原先集結在陝北的數萬北漢兵也陸續開回到太原附近。換句話說,北漢皇帝劉鈞真的如趙匡胤所願,沒敢對大宋朝用兵。
讓趙匡胤更為高興的是:趙光義和宋軍已經徹底平定了蜀亂,正在北歸,不日即可抵達汴梁。
那是一個黃昏,趙光義和劉光義、曹彬等宋將風塵僕僕地走進了汴梁城。王全斌、崔彥進和王仁贍雖也是與趙光義同行,但卻是被關押在囚車上。而王全斌的部將王猛等百來個宋軍中下級將領其狀更慘,一個個被五花大綁不說,還用繩索拴成了一長串,活像是一隊被逼著去修長城的苦力。
未入汴梁前,王猛找著一個機會對王全斌言道:&ldo;大人,進京之後,下官恐怕就要掉腦袋了……&rdo;
王全斌對王猛道:&ldo;你休要驚恐!我會保你平安無事的!&rdo;
另一囚車上的王仁贍聞之,不禁長嘆一聲對王全斌言道:&ldo;大人啊,你我現在是泥菩薩過河,連自身都難保了,又能擔保何人!&rdo;
王全斌冷哼一聲道:&ldo;我就不信,皇上會治我等的罪!&rdo;
趙光義等人剛一入汴梁城,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