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1/2 頁)
1975年,潘漢年、揚帆分別被遣送到湖南洣江和湖北沙洋的勞改農場&ldo;監督改造&rdo;。
1976年10月,歷史經歷了又一次的重大轉折。當風暴過後,天空逐漸變得較為明朗時,潘漢年、揚帆都彷彿看到了一線曙光,從而萌發了新的希望。他們對於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的懲罰,過去就沒有從思想深處接受,現在是更加不服了。於是他們開始為自己申訴,希望新時期黨和國家領導機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複查他們的案件,還歷史以公正。
不過歷史的轉折與發展仍然有一個曲折過程。在一段時間內,&ldo;凡是派&rdo;在一系列問題上還起著主導作用,潘揚案件豈能輕易推倒,潘揚的申訴當然也就得不到及時的處理。不幸的是,經歷了多年折磨,已經年逾古稀的潘漢年再也等不到撥亂反正的一天,終於在1977年的4月含冤抱屈離開了人世。直到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工作才真正取得歷史性的進展,潘揚案件開始引起了高層人士的關注。
1981年,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終於開始對潘揚案件進行全面複查。整整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艱巨工作,1982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發出了《關於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的紅標頭檔案,宣佈&ldo;撤銷黨內對潘漢年同志的原審查結論……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黨籍,追認潘漢年同志的歷史功績,公開為他恢復名譽。&rdo;檔案對潘漢年一生重新作出了高度的評價,指出:&ldo;潘漢年同志幾十年的革命實踐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產黨員,在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rdo;
1983年,中央對揚帆也同樣作出了徹底平反的決定,這為他安度晚年創造了有利條件。
曾經轟動一時的&ldo;潘漢年揚帆反革命集團案&rdo;,如今早已煙消雲散,成了一頁歷史,然而這卻是一頁令人痛心,令人難忘的歷史。
73 潘漢年、董慧夫婦的最後歲月
鄒烈華
潘漢年、董慧夫婦的最後歲月是在湖南省茶陵縣洣江茶場度過的。
1982年中共中央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後,中共上海市委為做好因&ldo;潘案&rdo;而被錯誤處理的同志的複查平反和善後工作,成立了中共上海市委&ldo;潘案&rdo;落實政策清理小組。&ldo;潘案&rdo;清理小組成立後的首件大事,就是遵照中共中央和陳雲同志的指示,辦理好潘漢年同志的善後事宜‐‐把潘漢年、董慧夫婦的骨灰從湖南移送到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安放。我當時在市委&ldo;潘案&rdo;清理小組辦公室工作,曾於1983年三四月間兩次赴洣江茶場和長沙市,找過當年與潘漢年、董慧夫婦有過接觸的省勞改局、洣江茶場的幹部,曾服侍過董慧同志生活的保姆,為他們看病的醫務人員等。現將見到的和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寫出來作為資料供更多人瞭解和參考。
潘漢年、董慧夫婦在洣江茶場的日子裡
&ldo;文化大革命&rdo;對潘漢年、董慧夫婦來說,猶如雪上加霜。他們在1955年蒙冤遭到錯誤處理後,於1963年已被假釋,居住在北京團河農場。1967年5月又遭&ldo;四人幫&rdo;加害,被重新收監關押、審查。潘漢年從原判15年有期徒刑改為無期徒刑(未辦改判手續),永遠開除黨籍。董慧在審查期間因左腿骨折致殘,關了8年後給了一紙&ldo;維持原判不追究刑事責任&rdo;的結論釋放。不久,根據當時中央專案三辦的意見,將他們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