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ldo;是的,將軍。&rdo;
&ldo;那麼,簡要匯報一下生還者的情況。&rdo;李華勛一邊在電腦上閱讀一份基地物資調配報告,一邊向電話彼端發出指示。
&ldo;唯一倖存的女性患者處於昏迷狀態,杜少校正在照顧她。另外現場還有一名姓霍的醫生,現已回宿舍睡覺去了。&rdo;
&ldo;睡覺?&rdo;李華勛略為詫異地看了看錶,指標正指向中午十二點。
&ldo;他說連續幾天沒有好好休息,今天的事件又令他十分疲勞,所以需要補充睡眠。&rdo;
&ldo;嗯,那就讓他去吧。&rdo;李華勛想了想,加了一句,&ldo;給他發一個電子郵件,讓他睡醒後來見我。&rdo;
&ldo;是的,將軍。&rdo;
李華勛按下結束通話的按鈕,然後繼續自己的工作。他不得不抽出時間來關注一下這些以往根本不需要一位將軍來處理的事務。軍需官報告說基地的物資已經出現短缺。應該說,李華勛是設想過這種局面的,但他卻沒有料到會這麼早出現。
就拿食物來說,雖然基地的四百多號人還不至於立刻挨餓,但食物的種類已經越來越單調。新鮮的蔬菜水果已經沒有了,有的只是冷庫裡的肉類和麵粉。再也沒有食品供應商了,再也沒有開著十八輪貨櫃車的長途司機每天運來各種食物了,因為死亡已經將他們召喚到了另一個世界。供給,需求,運輸,消費,人類的現代生活就像編織起的一張巨網,社會的物質生產供應鏈組成無比複雜的關係結構,每個人都只是網上的一個環節。一旦這張網被無情地撕碎,殘餘的碎片就什麼也不是。基地如同末日來臨時的一個孤島,漂浮在死亡的海洋上。在這個島嶼之外,人類的文明已經陸沉。
軍需官在報告中特別提到了本地的一些業主,比如基地邊上那家在軍官們中頗受好評的灰鷹酒館,都已經停業了。這更額外加重了基地物資供應的負擔。那些業主們終於發現了一個真理:在亂世中物資永遠比金錢重要。假如繼續開業,賺來的美元有什麼用呢?發行這貨幣的政府都已經不存在了。倒不如把食物都留給自己,說不定還能活得更久一些。
面對著螢幕,李華勛愀然搖了搖頭,然後開始給軍需官寫回復。這時候唯有直接徵用所有可以得到的物資。他微微猶豫了一下,要不要讓軍需官帶一些人去徵用那家灰鷹酒館的所有儲備呢?在內心深處,李華勛很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行為和搶劫無異。他所能給予的補償,頂多是將酒館的業主納入基地的保護。他的理智告訴他,在這末世中,生存才是最重要的。然而他的道德感卻還是在抵抗著這個主意,令他的心頭如同埂著什麼沉重的東西一樣。
這只是他心中一閃而過的交戰。很快李華勛就意識到,幸好他不必作出艱難的選擇。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口已經滅亡,有太多的無主物資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大型超市連鎖店就如同一個個倉庫,讓他們這幾百個人得以仰賴整個國家的積累而生存下去。這是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的繁榮物質文明的最後輝光。他們能夠享用多久?五年?十年?一百年?杜馬略是對的,他們必須儘快考慮重建文明的計劃,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在這一場末日浩劫中倖存下來……
當他寫完回復的時候,心頭的那絲負疚感還沒有消失,這令李華勛略感詫異。他知道自己並不是軟弱的人。於是他靠在椅背上沉思了起來。
忽然間,他靈光一閃,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真正令他不安的,並不是他的道德感,而是道德感背後所代表著的東西。所謂的道德,是人類在漫漫進化中為了維護社會組織結構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心理機制。他所真正擔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