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雖然龍炎湖暴亂,成為了壓在大周王朝頭上的重石,但寧江並不打算對此做些什麼。
那些只是普通的老百姓,要麼什麼也不做,活生生的餓死,要麼奮力一博,然後被士大夫們統治下的官兵殺死。
如果寧江是他們,也毫無疑問會作第二種選擇。
遠在西南方的那場暴亂和平叛,除了一些江湖人偶有談及,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關注。
銅州一帶,土地兼併同樣嚴重,但因為處於長河下游,屬於魚米之鄉,比那些需要靠天吃飯的地方自然要好上許多,而且與道路不太通暢,官員、鄉紳幾乎等於土皇帝的西南部不同,這一帶的鄉紳們吃相還沒有難看到那種肆無忌憚的地步,最底層的老百姓也都還能夠勉強過活。
只是,提到龍炎湖,寧江倒是想起,在他上一世裡,曾經聽人提起到的一個名字。
而那個人,此刻,應該也還只是銅州的學子吧?
唐虞學院,位於省城北部,周圍有一處胡泊,喚作落佩湖,傳說中曾經有天女落玉佩於此間,遂成此湖。
唐虞書院的東面,有一座名山,名為崆山,每到秋天,滿山的楓葉,將崆山點綴得猶如艷紅的火焰山,乃是本城的騷人墨客最喜歡遊玩之處。當然,現在只是夏季,盛夏都還未到,離秋楓滿山的時節還有些遠。
為了安置妹妹,寧江在落佩湖邊租了一套小院,跟妹妹住了進去。然後,到了第二天,他便前往唐虞書院報到。
雖然是州學,但是大周王朝的學府,更多的只是象徵意義,本州各郡的廩生住入此間,一邊讀書,一邊等待著秋闈到來。學府會安排講師授課,講解經義,教習策論。
就像寧江所知的另一個世界的大學一樣,對於駐入州學的廩生來說,可以自行選擇上什麼課,上誰的課,非常的自由與散漫。
其實,對於家中有錢的讀書人來說,縣學也好、郡學也有、州學也好,都沒有太多的用處。但是對於家中請不起老師,買不起書本的窮苦學子來說,卻有著重大的意義,唯有在學府中,他們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指點。
在報完名後,寧江順便向面前的經師打聽了一個人。
那經師坐在桌後,抬頭看了他一眼:「百子晉?我們唐虞書院,應該是沒有這麼一個學子。」
寧江知道,唐虞書院屬於州學,這一屆的廩生可以免費入學,增生與附生,實際上也是可以進來的,只不過需要花錢罷了。而那百子晉,雖然他對這人瞭解不多,但應該是銅州人士,並且是這一屆的秀才。
不過,既然他沒有在這裡入學,那麼,要麼他只是增生又或附生,要麼他雖然是個廩生,但選擇了自己在家中苦讀。
雖然如此,他還是繼續找其他學子打聽,只是,與他上一世裡十幾年後名震華夏不同,此時此刻,似乎真的沒有什麼人聽過這個名字,接連問了十幾個人,盡皆搖頭。
直到寧江自己都準備放棄的時候,終於有一個人看了他一眼,不屑的道:「百子晉?附生之末罷了!」
第四十三章 百子晉
顧楚郡,成遠縣。
此次已是遠離了銅州省城。
天空中,略有些陰沉,天氣悶熱,不過暴雨顯然並不會馬上下下來,烏雲也在往東北方吹去。
泥地兩邊的田地上,許多莊稼漢正在田裡插著秧,辛苦地勞作著。
寧江拿著一把摺扇,走在滿是黃土的地面上,在他的身後,跟著腰插寶劍,抱著兩把油傘,以防萬一下雨的小夢。
實際上,小夢開始覺得,哥哥有點把妹妹當丫鬟用了。
當然,心中雖然小小的腹誹了一下,但她還是習慣性的跟在哥哥身邊。
「哥,」她不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