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京元與南郊區(第1/2 頁)
已經能看到山頭了,雲霧環繞之下,模糊的大山立在遠處。
這裡的空氣很清新,京元沿途看見一些土菜館,掛著“活鱔魚”,“現殺土雞”的牌子,只是從外面看過去,連餐桌都收起來了,鎖著的鐵窗內,空無一物,內玻璃貼著“空鋪出租/出售”的舊字。
在災難爆發前,這些餐館就因為長期沒有遊客光顧而倒閉了。
沿途走來,他連喪屍都沒瞧見一隻,倒是在沒人管的菜田子裡,找到了小蔥頭和白蘿蔔根,甚至發現了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在城市裡他從來沒見過花,仔細想想連一隻昆蟲,哪怕是一隻蒼蠅都沒有見到過。
不由得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蜜蜂蝴蝶一類的昆蟲都被黴菌感染導致了滅絕,這些野花是如何授粉的呢?
在沒有昆蟲的地方,應該只會存在有自花授粉,或者用根莖就能自我繁殖的植物才對。
州山市市中心附近就是如此,以他敏銳的感官,在城市中心穿梭的時候,根本沒發覺昆蟲的動靜,看到過的植物,除了樹,就是雜亂的草,沒有花。
可在南郊區,竟然有花的存在,豈不是說明.這裡的生態圈,還維持在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
京元打起精神四處搜查小昆蟲的動靜,竟然在泥土縫裡找到了幾隻螞蟻,看起來它們很正常,正在四處覓食著。
京元沒打擾它們,找了塊地,拿出茄木刀當鏟子使用,挖起了泥巴。
他掘出一個小坑,把泥巴弄的鬆散,竟然在泥巴堆裡找到了一條蠕動的蚯蚓!
重新把蚯蚓埋回去,他接著前進,特意留心沿路的小動靜,結網的蜘蛛、嗡嗡叫的蒼蠅、飄過的飛蛾他發現了好多好多的小生命。
他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那些黴菌,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中心,越往城市外圍走,它們的數量就越少,同時對環境和生物的影響也越小。
這代表著河裡說不定能抓到魚,如果能找到雞鴨羊一類的生物,他還能搞起養殖業,豈不是美滋滋。
更重要的一點,南郊區,說不定有活人,有幸存者。
這裡的自然條件很優越,如果真的有幸存者,是不必為食物發愁的,他們或許建立有一個小型的文明社會!
京元對這個可能性的存在感到高興,可很快又像是被澆了一頭冷水般,心涼下來。
畢竟他現在可不是人啊,誰知道倖存者和他接觸後,會對他持什麼態度。
在法治和秩序都不復存在的世界,像他這樣獨特的存在,估計是很難被接受的。
他想他要和倖存者接觸,就必須把身份偽裝起來,頂多和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交易,萬萬不能有融入他們的想法。
不過想這些還是有些遠了,倖存者到底存不存在,還沒個定數呢。
他開始在南郊區自由探索,逐漸進入了建築物多起來的地方。
有旅遊公寓,幾層樓高的鄉野民宿房,同時他嗅到了喪屍獨有的味道。
這個地方,沒有活人,但存在有零散的喪屍。
整個下午,他都騎著腳踏車,在南郊區遊蕩,這個地方並不大,一個下午的時間足夠他順著馬路走完一整圈。
當然他沒上山,只在山腳附近探索,遊客接待中心、高鐵站、公交站、居民區、農貿市場、別墅區
除了那些邊邊角角的農家樂,他把這些地方都走馬觀花地逛了一遍,但是沒見到一個活人,倒是找到三處有較大群喪屍聚集的地方——別墅區、某個民宿和一家附近有農田的農家樂。
似乎幾年前真的有幸存者在這裡搭建起基地,他看到了一些人工活動的痕跡,例如他們對建築物進行了改裝,用木板將門窗封住,同時用竹子做了一些藤甲一樣的防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