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而男人不打獵,就只能種地,或是進山挖點鮮筍,採點蘑菇野菜什麼的,改善家裡的伙食。但也基本只能保持在溫飽的水平。
做個簡單的對比,現在的涼山村民的生活水平,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小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差不多。能吃飽飯,但是吃不好,也沒有餘錢。
所以左小右每人一百塊的酬勞,絕對是木匠和泥瓦匠無法拒絕的誘惑。
就這樣,繼左小右新居建成之後,幾乎整個小山村的村民再一次朝左小右的新家匯聚而來。
第二章 十死無生的任務
「張屠,劉斌一家三口十二塊磚,三斤野豬肉。」左小右沖院子裡正在分肉的張屠戶喊道。
「三斤野豬肉,曉得嘍!」張屠戶是個四十多歲的矮壯漢子,是當地一個專門靠殺豬賣肉為生的屠夫,也是左小右專門請來幫忙分肉的,報酬則是兩頭野豬的豬骨頭和一條野豬鞭。
這可是真正的野豬,並非家養,所以它的鞭比家養野豬要更有效果。張屠戶一聽報酬,二話沒說就帶著殺豬刀上山了,乾的比誰都賣力。
在全村人共同努力之下,蓋豬棚的磚都夠了,至於沙子和石灰……村裡人蓋房子用泥土就夠了,更何況豬棚呢!
山裡有的是泥土,抄起鐵鍬就能挖一堆。
在村裡泥瓦匠的辛勤工作下,從上午九點開始,日落之前,一棟簡單的豬棚蓋好了。
豬棚蓋在了院子外面,把院子裡南邊的籬笆牆打通一個可以過人的門口,直接和豬棚連線在了一起。其實這已經超出左小右購買土地的面積了,但村裡人根本不在乎,因為除了左小右,也沒人會在半山腰買地蓋房。本來毫無經濟價值的地方,能賣點錢就不錯了,多佔點地方又算得了什麼?山腳下的村民不一樣想加蓋就加蓋嗎!
與世隔絕就這點好,不用遵守外面的規矩。地有的是,有本事你就拿走,沒人攔著。
不過從城市生活的久了,左小右遵紀守法的基本道德還是有的,村民越是覺得沒關係,他越是覺得不踏實。等豬棚蓋好後,左小右一夜沒睡好,第二天一早就拿著錢去了村委會,說要把半山腰那片三十畝林地都買下來。
當初左小右買半畝地花了兩萬,這次直接就是三十畝,不過這三十畝林地大部分都沒有利用價值,所以左小右往村長辦公桌上拍了二十萬,村長立即大印一蓋,半山腰三十畝林地,都歸了左小右。
山裡的土地買賣和外面也不一樣,並不是隻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在這裡買下來的土地,那就是永遠都歸你所有,別說70年後,就是700年後,只要地契在手,這片土地就沒人搶得走。
左小右覺得這個政策實在太好了,村長絕對是為每一個村民謀福祉的好村長。他不就得了好處嗎!
為了儘快把這片地方落實為私有財產,左小右又動員了全村的勞動力,幫忙扎籬笆牆把三十畝林地範圍圈起來,然後豎牌說明這裡是私有領地,外人進入請提前通知,不然就算私闖民宅,打死活該……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圈起來表明這是自己的私有領地就夠了,山下村民不會閒著沒事總往山上跑,再說左小右買下這片地也僅僅是為了以後擴建方便,同時也是為了養些小動物方便。
比如這些小野豬,左小右在村民幫忙扎籬笆牆期間,又端了一窩野豬之家,湊夠了兩家八隻小野豬,而且巧的很,兩邊都是兩公兩母,左小右直接把對面的小公野豬和這邊的小公野豬交換位置,分成兩撥餵養。等以後小野豬都長大了,就可以配種出優良的小野豬了。
除了小野豬,左小右還抓了一些野山雞餵養。這些野山雞可都是會飛的,所以左小右直接又動員村民在林地範圍內圈出一個一畝左右的籬笆圈。籬笆扎的很高,足有六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