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3 頁)
11947年1月27日,下院辯淪,第5輯,第432卷,第619‐620欄。
為同一的實體的那種紐帶也是帝國主義的了。2
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代表英國發言。他指出,1936 年條約在其 1956年期滿之前,只有經過雙方同意才能法律上加以修改。埃及的論據說,由於軸心國對和平的威脅已不存在,簽訂條約時的那種環境也就有了變化,從而應當適用事過境遷原則,2可是這原則在任何國際法庭中都是不會得到支援的。關於把英國軍隊駐在埃及說成是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那種提法,正是埃及所引用的1946年12月14日決議的文句,把&ldo;條約中自願和公開表述的&rdo;同意一方軍隊駐在另一方領土之上一事作為例外情況,&ldo;……與憲章並不牴觸&rdo;。他引用了一系列的話,證明1936年條約在埃及幾乎是受到一致歡迎的;條約神聖也是國際法的一項首要原則。他的政府以&ldo;最同情的態度&rdo;來看待埃及修改該條約的要求,並提出在合理的條件下從埃及撤出英國軍隊。貝文一西德基協定沒有生效,&ldo;只是由於一個原因,即埃及不準備將來給予蘇丹人民以自決權利,亦即埃及為其他地方的阿拉伯人所力爭的那種權利&rdo;。1
8月11日,當安全理事會繼續就這個問題開會時,努克拉希首先被邀發言。他把卡多根5日的發言說成是&ldo;為十九世紀帝國主義而作的一份肆無忌憚的辯護詞&rdo;。卡多根則在答覆中再一次宣稱,英國之所以抓住1936年條約不放,只是因為埃及藉口蘇丹議定書問題否決了貝文一西德基草案的緣故。[他說]努克拉希帕夏回答說,安全理事會決不應受到&ldo;雙方法律上種種權利問題的阻撓&rdo;。&ldo;不管條約不條約&rdo;,安全理事會應該一律照章辦事。一旦締約的一方說它對所承擔的義務不滿,以致寧肯使其人民製造對和平的威脅而不肯再繼續承擔這些義務時,安全理事會就應該把條約所規定的種種權利問題丟在一邊。那些蓄意要達到他們的願望的埃及政治家們,一直不斷地煽起反對這個條約的情緒。如果存在著任何對和平的威脅的話,正在製造對和平威脅的,正是這些埃及政治家。134這時,討論已進入一般性辯論的階段。2
波蘭代表發表意見說,安全理事會不應該由於本問題的法律規定方面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一個&ldo;就其宗旨來說已經過了時,而就其目的來說已經實現了&rdo;的條約,對一個成員國的&ldo;正當的民族願望&rdo;和主權是起了障礙的作用的。在關於英國軍隊&ldo;立即、完全和無條件&rdo;地從埃及和蘇丹撇出一事上,波蘭將支援埃及的要求,不過目前尚提不出有關&ldo;自治政府和自由政治機構的發展&rdo;問題的解決方案,但後者則應是聯合國在蘇丹問題上的首要目標。俄國代表葛羅米柯發表了同樣的意見。8月20日,巴西代表提出一項決議草案,建議雙方&ldo;恢復直接談判,如果談判失敗,則就雙方自行選定的其他和平方式以達成一項解決爭端的方案&rdo;。中國(國民黨人)代表建議在該決議草案序文中增加一段,說明英國已部分地從埃及撤出了它的軍隊,並且準備21947年5月2日《埃及金融市場報》所報導的《金字塔報》上的訊息;《紐約時報》,1947年5月8日;《蘇聯新聞》,1947年5月15日。埃及報紙報導:莫洛托夫最近告訴在莫斯科的埃及大臣說,他的政府準備在聯合國中在蘇丹問題上支援埃及;對此,塔斯社早在1月27日就已否認(同上,1947年1月29日)。蘇聯在這個時候的政策仍然是想同英國和解,作為把英國從美國那邊拉出來的一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