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在這次宴席上,親王見到了大納言德川家康這個人物。家康直到不久以前,還是與秀吉相對抗的東海地方的霸主。親王早就聽說過,就連秀吉也對他很是敬畏,雖說是屬下的大名,然而秀吉待之若賓。
這是一個脖子粗大的人。鬢髮稀疏,臉頰豐滿,身子肥胖得甚至有點影響了動作的敏捷。這是一位甚至擊敗過秀吉的軍隊的武將,然而絲毫也看不出倨傲的神情,彬彬有禮,謙而恭之,此人的舉止風度,活象一位年老退隱了的富商。家康也遞交了效忠信。
宴席上,還有即席賦詩的活動。
參加賦詩的,皇家方面有二十四人;武將方面,包括秀吉在內四人;共二十八人。從席次看,秀吉坐在最上席,其次是六之宮親王,從最下座起倒數第二席是德川家康。各人的膝邊都放著謄寫自作的詩歌的硯臺和稿紙。還選定了進行詩會所必要的人選,分別擔任詩會的司令、命題、評選和朗誦等職務。
天子所作的那首詩,格調非常清純,詩如其人,它正好表現了皇上那種正人君子的崇高人品。
久盼今日會,果不負朕心。
從此結良緣,代代松柏情。
親王和了一首。接著,秀吉也和了一首,秀吉那首是:
萬歲行幸處,群臣樂融融。
草木俯大地,擎天一青松。
親王心裡想道:&ldo;家康怎麼樣呢?&rdo;
他看了一下靠近末座的家康。自從聽人傳說,這家康是足以與秀吉相匹敵的英雄之後,親王就對他無法漠然置之了。聽太傅勸修寺晴豐講,這個人物全然沒有秀吉那種對藝術的愛好。他既不喜歡精緻而華美的衣著,也不喜歡富麗堂皇的建築。就連他所居住的濱松城裡也只有一些極其實用而樸素的房屋。城內連茶室都沒有。也有人傳說家康不喜歡茶道,還說他連一首和歌、俳句都不曾吟詠過。
可就是這麼個人物,今天卻濫竽充數、忝列在吟詩作詞的人們之中。這倒叫人想看看這位胖大漢究竟如何寫出他根本就一竅不通的和歌來。
自從詩會開始以來,親王一直對此事十分關心。少頃,只見家康將手伸進懷裡,掏出一張小紙片,逐字抄起來。
親王心裡想道:&ldo;在抄啊!&rdo;
他感到意外。他想,這恐怕是別人代寫的吧。準是請細川幽齋寫的。因為這位家康,前年十月和秀吉講和之後,曾上大坂來向秀吉叩頭稱臣。那一次,就是這位通曉禮儀的幽齋,負責接待家康,並安排他們兩位會見的。這些情況是幽齋親口對親王講的。聽說從那以後,幽齋和家康過往甚密。如果是請人代筆的話,那恐怕就是幽齋了。
不過,既然是抄襲,最好還是多少避一避別人的眼睛為好,可家康卻堂堂正正地在面前鋪開紙張,毫無顧忌地在抄著。這情景給了親王以一種異樣的感覺。這是一種肆無忌憚、目中無人的態度,與剛才那種文質彬彬、謙而恭之迥然不同。誇大一點兒說,使人覺得,此人即便在皇上的面前,也是連半點畏懼都沒有的。一會兒,讀師吟誦了家康所抄寫的那首詩:
蒼翠的松樹,千枝萬葉數不清。
皇上的恩澤,千代萬代暖人心。
這詩的意思大概是說,松樹有數不清的葉子,而這每一片松葉都祝皇上萬世榮華。如果說詩歌是詩作者的內心的明證,那麼,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透過這首詩,家康也對皇室的繁昌作出了保證。
時間進入了天正十八年(1590)。
六之宮已經舉行了成人儀式,改名為智仁親王了。時年十四歲。
在這之前的一年,豐臣家出生了一個嫡子,他便是鶴松。後陽成帝派了御使到大坂,下賜寶刀一把,作為賀禮。從這以後,人們自然而然地議論起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