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第一輛轎車桑特納(第1/2 頁)
周德路對劉東來非常的感激,特意寫了份報告騎著車子到市裡的企業局把情況彙報,企業局的領導得知在小小的軸承廠裡還有一位如此人物也非常重視,把劉東來的“事蹟”呈報到了市裡,這一下劉東來的名聲連市長都知道了,市長盧建設特意做出批示,要重用劉東來這樣的人才。
市長一句話,下面的人事部門立刻行動,又是開會討論又是下來調研,得知劉東來出生貧苦,家裡的成分是貧農,當初下鄉時就當過勞模,是一位優秀的黨員,更為關鍵的是,這位劉東來同志還與省正協的副主席相熟,這樣的同志不提拔等待何時?於是決定,要調他到市人事局當副科長,接下來的幾天,組織部門的相關領導找到了劉東來談話,然後一紙調令下來,劉東來就從工人變成了幹部。
這件事對於劉東來來說並不十分情願,雖然他當上了副科長,論職務來說比原來的車間主任要強不少,但是工資方面少了四塊錢,從原來的三十六塊錢變成了三十一塊錢,一個月少了四塊多錢,家裡的負擔又要加重了,只是因為這是組織的決定,他實在是不好意思反駁。
劉琅對父親調任政府部門倒是無所謂,這本來就是父親正常的人生軌跡,只是提前了幾年而已。
在他前世,父親應該是在大概四五年後調入政府部門工作,那時阜城的很多工廠都已經面臨破產的危險,父親因為工作努力被區裡的勞動局看中,於是就被調入勞動局,後來父親又找了人把母親也調入了政府,畢竟當時國家對政府工作人員的管理還不是非常嚴格,正因為父母兩個人進入體制內工作,後來阜城市經歷了大規模國企破產,大量工人下崗失去了生活來源,對劉琅一家的影響就小了很多,但是他的三位叔叔和姑姑,包括劉琅的爺爺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而這一世,因為劉琅的緣故,劉東來提前幾年進入體制,還一下子當上了副科長,要知道前世時劉東來當上副科長已經是十多年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這一世劉琅不會在意一家人的工作問題,別說他們有工作,就是沒有工作又能如何?他有無數種方法讓他們過上好生活,只是他看到自己親人的生活軌跡已經因為自己而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轉變,讓他有種新鮮感。
生活還在繼續,劉琅等待著董長山的訊息,如果不出什麼差錯,這一次他恐怕很快就要到首都了。
在等待董長山訊息的這段時間,他每天還如往常一樣到軸承廠的門衛去看報紙,雖然劉東來已經到人事局上班,但周德路親自下令,劉琅可以隨意在軸承廠出入。
群眾日報的頭條登出了一條訊息。
“滬市第一臺桑特納汽車下線了!”
劉琅拿著報紙看到這條訊息後真是感慨萬千。
報紙上的訊息寫的非常振奮人心,什麼“國人終於可以坐上自己國家生產的汽車了”,什麼“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等等,但實際上呢?劉琅知道,這件事實際只是不知內情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劉琅還記得前世由一位當事人寫的一篇回憶錄,記錄了這輛車出產的始末。
“當時7位工人在滬市牌轎車的總裝車間裡,闢出一塊不大的地方,安裝了10多米長的手推導軌,就這樣開始組裝桑塔納了。在他們的回憶裡,當時的現實情況是沒有機械手,只有葫蘆吊。安裝零件沒有規範工藝,螺絲擰不緊就用銼刀銼,榔頭敲。
那時的汽車是擱在長板凳上組裝的,當習慣了用榔頭敲轎車的師傅們看到從木箱子裡取出的“白車身”(車殼子)都驚呆了,“怎麼不用‘敲’,‘拼’起來就行了?
由於經驗缺乏,組裝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按計劃兩天就能裝配好,但中國師傅們卻用了一個星期。原因很簡單:所有零部件都堆在一起,找一個小零件,常常要花很長時間。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