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典型的雙標(第1/4 頁)
第505章
隨著大明王朝的建立,儒家文化的影響以及大明宗主國的輻射能力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外藩納入了大明王朝的宗藩朝貢體系。
除了最初明太祖朱元璋定的十個不徵之國外,到明成祖朱棣七下西洋大明布國威與大洋至上後更多的東南亞國家跟隨船隊來到大明朝貢。
這部分隨著明朝的興衰做彈性的增長或者收縮,在永樂大帝時期明朝國力達到巔峰,藩屬國數量達到一百多個。
當然大明宗藩朝貢體系都隨著歷史的流逝在逐漸的增加或者消亡。畢竟藩屬國都會隨著自身的情況變化而變化,不一定都能與大明王朝同休。
大明建立的藩國朝貢體系,很多人其實不理解,認為朝廷只是得到一些漂亮話,華而不實,而藩國卻得到大量的實惠,然而很多人其實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貿易,也就是國際貿易。
這種貿易不僅反映了兩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也反映了兩國之間的政治變化和社會動態。在這種貿易中,雙方都有著各自的需求和利益,同時也受到各自的制度和環境的影響。
現如今這些大明的藩國,大部分淪為了荷蘭人或者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大不列顛的殖民地。
程世傑提出現在的大明藩國政策,其實是想學習後世,打造大明帝國聯邦體系,現在大明實力和國力,可以支援對外擴張,可問題是,儒家的思想影響深遠,泱泱大國,禮儀之邦,需要講究師出有名。
孫之澋望著已經缺席會議的副相位置,楊芸娘沒有參加這個會議,據說她已經很少露面,甚至把大明帝國銀行的很多事務,直接搬進王府辦理,未來也不知道這個副相她會不會做,不過這個空位置,並不是孫之澋可以決定。
孫之澋想了想道:“王上,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如何解決?”
雖然很多人認為約翰牛已經不行了,事實上人家的影響力仍然強大,這個聯邦擁有著世界上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綜合國力和實力世界第二。
孫之澋如果能夠提出更好的建議,程世傑也是樂見其成。
孫之澋道:“王上,您登基吧,您登基稱帝號,其他藩國可以稱其藩王,現在您只是攝政王監國,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大明藩國國王,難道要退爵位為公不成?”
周延棟罕見地發言道:“我支援孫首相的建議,王上,您登基吧!”
“臣附議!”
“臣附議……”
程世傑看著眼前的局面有些頭疼:“怎麼又提到這件事上了?”
孫之澋自然是熟悉程世傑的,當然他現在也不敢亂猜測程世傑的意思了,當初,他以為程世傑是準備先胡後漢,逐步拿下這個天下,在將皇太極消滅在北京城下之後,按說程世傑應該挾大敗建奴之威勢,順利登基稱帝。
可問題是,程世傑沒有按照他想象的那樣,而是組織土地改革,隨後大量遷徙百姓,發展呂宋、詹州和新明,接著四處出兵,拿下特林、貝加爾湖,回頭再收拾江南南明小朝廷。
孫之澋還以為程世傑想等著天下一統,可問題是李自成現在的墳頭上的草已經三尺多高了,程世傑卻沒有半點想要稱帝的意思,任他如何推動,程世傑都不動如山。
孫之澋道:“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君,王上……”
孫之澋其實也不知道程世傑堅持什麼,明明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封為公主,現在程世傑的長女程家悅封為長安公主,次女程家怡封為永安公主,次子程家樂封為齊王、三子程家程家耀為鄭王,四子程家亨為蘇王。
從崇禎十年開始,就廢除了使用了十年的崇禎年號,改元鼎新,可以說,程世傑已經做了很多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偏偏他就是不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