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復飛(推薦加更)(第1/3 頁)
不久前。
在聯合/國的閉門會議上,華國代表正式提交了一份關於藍星軌道變化的報告,激起了極大的反響。
一時間,各國的政府也顧不得華國的太空梭和米利堅的隕石了,紛紛聯絡起了自家的科研機構組織。
接下來各地的科研組織機構都證明了華國的報告所言非虛,最直觀的表現之一就是各國的導航衛星都出現了一些偏差。
不過華國沒有告訴他們關於‘白’的相關事情,因為根據‘白’的語言行為來分析,這種影響應該不會特別劇烈,或者說藍星的穩定狀況至少還能維持上一段時間。
政/治上的事,誰掏心窩子誰傻比。
迫於藍星的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青鸞號的第二次發射也被提上了日程,檢修維護完畢之後,技術升級了一波的青鸞號再次送往了海文發射中心。
這次發射的時間在白天,遠處的開放海灘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豎立起來的青鸞號和捆綁在一起的大型主推火箭。
相較於上一次發射時的萬眾矚目,這次青鸞號的發射任務似乎就平淡了許多。
雖然央媽和在諸多自媒體的up們都專程趕來見證,可比起上次還是差了許多。
不得不說網友們都是大豬蹄子,這才一個月不到,青鸞號就出現了過氣的徵兆。
國內關注熱度下去了,國外的關注熱度卻是直線飆升,無數外國遊客蜂擁而至,帶著各種長槍短炮一樣的攝影器材,在海灘邊佔據了有利地形。
雖然很多人恨不得能去到發射場裡面,甚至是青鸞號裡面去仔細拍一遍,但是在嚴密的安保之下,沒人能接近發射架上煥然一新的青鸞號。
李明再次乘電梯向上,準備登機。
這次謝書白依舊沒有來,帝都的研究她不想放下。
而且這次的任務也很特殊。
這次搭乘青鸞號的航天員有11位,加上李明就剛好滿員。
貨艙裡也是塞得滿滿當當,生產部門加急趕製出的太空艙部件,空間站的太陽能摺疊翼板,各種補給物資加起來都快要達到青鸞號的承載上限了。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那兩個有著特殊標識的箱子。
那裡面是兩枚經過特殊改造後的核彈,當量足有200萬噸tnt,這次也要被運送到天宮三號空間站上。
經過改造後,它們擁有在外太空發射制導爆炸的能力,雖然行程並不是很遠。
它們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抵禦將來可能的小行星撞擊。
一旦出現體積過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李明就要帶著它們去小行星上引爆,摧毀或是偏移小行星的軌道,降低危險。
倒不是不想帶更大的上去,但是大傢伙體型自然也是巨大的,裝上一兩個青鸞號的貨艙就不好放別的東西了。
再者說,這麼大的傢伙掛載在空間站上,對空間站來說也是不小的負荷。真遇到特別緊急的情況也可以直接用洲際彈道導彈來輸送更大威力的傢伙到外層空間之後再交由李明來操作。
這次上天的航天員中,就有一位經過特殊訓練的軍人,他的職責就是負責看護這兩枚核彈。
這次的兩位副駕駛還是上次首飛的兩名航天員:楊玉峰和吳彬。
除了首飛陣容和那名軍人外,剩下的四人都是從預備航天員中擇優選出的,李明對他們也都是十分熟悉。
這幾天李明也熟悉了一下改進後的青鸞號,根據首飛的具體資料資料,青鸞號的一些小細節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但是改變最大的還是青鸞號的主推火箭,這次的主推火箭採用的是yf-130的480噸大推力發動機,推力方面提升了一大截。
這次發射也是yf-130發動機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