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司馬徽動心,張松不服(第1/2 頁)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魏石對司馬徽等人的態度,與對韓嵩、蔡安大不一樣。
這讓決定留下來的三人,心中漸漸安定下來。
“水鏡先生,大漢之所以衰落,明在戚宦相爭、災難頻發,叛亂不斷,實為士庶有別,如同天隔,寒門子弟要想出頭,唯一個字:難!”
“士族門閥,憑舉薦孝廉,就能平步青雲,就能出仕一方,而吾等庶族子弟,刻苦功讀,學富經綸,卻無用武之地。”
“這天下九州州牧郡守,士族出身者,不知多少,而寒門出仕者,卻是廖廖,石要是與蔡氏聯姻,寒門身份不存,陛下會如何看待,天下寒士又會如何看待.....。”
“哈哈,這些其實都是藉口,根本的原因,還是石與拙荊相濡以沫,感情甚睦,不忍分離,家有賢妻,可比家有悍妻來得自在......。”
在司馬徽、張松等人面前,魏石也不再掩飾心中所想,把不願接受與蔡氏聯姻的因果給道了出來。
司馬徽耐心的聽著魏石之言,時不時的點頭。
他剛剛還對魏石有些不滿,這會聽到魏石的談吐不復先前粗魯,對天下局勢的判斷也多有精闢之言,不禁暗暗稱奇起來。
魏石一個沒背景的小郡太守,能夠得到皇帝劉協的賜字,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從魏石的敘述中,司馬徽也明白過來,魏石正是憑著不依附他人,只忠於皇帝的這個決策,讓他在劉協那裡留下了印象。
當皇帝的純臣,倒是一條出路。
只不過,這樣不依附他人,只靠自己打拼的做法,實在太過艱難了些。
“徽只是在南郡有些薄名,當不起魏府君讚許,若是府君准許,徽想在上庸停留些時日,正好看看府君說的那些鄉人,如今過得如何?”
司馬徽對魏石有了興趣,遂決定留下再觀察一段時間。
“水鏡先生願在三郡停留,石自當厚待,若是有什麼所需,儘管說來。對了,我讓韓金陪同先生出行,以防萬一。”
魏石自信的笑了笑,吩咐道。
司馬徽要看真實的情況,魏石根本不擔心。
不管是內鄉遷來的鄉人,還是房陵、上庸的原住百姓,魏石相信,他們自有公道在心,會對他的治政有個公允的評價。
司馬徽這邊不需要操心,魏石有信心爭取其好感。
至於司馬徽願不願意留下,那不在魏石考慮範圍之內,他只按本心做事,他也相信,司馬徽這樣的隱士,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相比來說,倒是張松、孟達這兩個劉璋的使者,要比司馬徽更難應對一些。
在拒絕了蔡家聯姻的要求之後,魏石和劉表的關係勢必緊張起來,這個時候,和劉璋那邊搞好關係,就變得猶為重要。
“魏府君雖然佔了房陵、上庸兩郡,但四周皆是強敵,比如關中的西涼餘寇,還有北方的曹孟德,特別是漢中的張魯,米賊受其毒害,個個悍不畏死,府君單憑一己之力,只怕無法與張魯相抗衡。”
“吾家主公,代天鎮牧益州已歷二代,如今有意與魏府君結盟,共抗漢中米賊,不知府君可有意向?”
張松白天目睹了魏石與韓嵩的爭執,當晚,就避開司馬徽等人,來到魏石的府中求見。
一開口,張松就替劉璋說起好話來,這讓知曉張松是什麼人的魏石很是好笑。
“張兄,吾聽聞劉子玉闇弱可欺,蜀中子弟多有怨言,傳其非可輔之明主,張兄此次出蜀,難道不是為尋明主而來?”
魏石笑意盈盈,不客氣的直接揭破了張松的偽裝。
對付張松這樣早有異心的智謀之士,魏石更喜歡直接了當,出奇不意的擊潰其心理防線,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