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強勁的競爭對手(求推薦票)(第1/2 頁)
差不多兩個月時間,單頭豬重量已經有50kg,比一般養殖場的相同日齡豬要重5-8kg,優勢明顯。
三元豬的生長規律並不是均衡的,一般長到20kg後,日增重變化不是很大。
正常來說,這階段重量的豬,日增重為700克左右,但陽光養豬場的豬日增重達到800克以上。
孟川看著生機勃勃的豬,高興地說:“老闆,我估計生長週期135天左右就可以出欄了,體重能達到125kg以上。”
“嗯,那還有二個多月,大概就是12月中旬,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到銷售渠道上來了。”商健同樣高興,這幾批豬,死亡率極低,生長良好,只愁銷路了。
“老闆,其實現在的行情,生豬供不應求,我們不用擔心生豬渠道,只要豬健康,價格合適,很多豬經理都會搶著來拉豬的。最近段時間,不少宰殺場老闆還來看豬。”
聽到到,商健笑得更開心了:“哦,原來如此,看來是我過多擔憂了。”
“老闆的擔憂是對的,銷售渠道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掌握價格。”
商健想到自己金手指能提升豬肉品質10,也許他們養的豬不一樣,更美味呢,為什麼不自己建立宰殺場,深加工後,直接建立自己的豬肉品牌,賣深加工產品呢?
深加工產品有很多,比如香腸、小包裝分割、熟肉製品、肉鬆、臘肉,以及豬副產品的加工,太多了。
想到這,也發現困難很多,但可以操作下。
“孟哥,也許我們養的豬的品質更佳,到時候宰殺一隻,評估之後再定如何賣,我在想要不要搞深加工呢。”
“老闆,可以的,不過我對深加工不太瞭解,需要建廠,得讓懂行的人負責。”孟川撓了下頭,不好意思。
“沒事,能專一樣已經不錯了,誰也不是全能的。以我們目前的規模和資金,也許深加工的想法還不成熟。”
商健發覺自己做深加工的想法有些稚嫩,深加工的產品型別太多,精力和資金有限,只能挑幾樣產品來做。
自己火鍋店的豬產品,肯定是使用自己養豬場的豬肉。
回去之後,查下資料,看看是否適合做深加工。
逛了養豬場和蔬菜基地,對這裡的發展有所瞭解。
目前養豬場共有22名員工,其中孟川是技術員並總經理、出納兼倉管1名、司機兼職水電工1名、炊事員和雜工2名、飼養員4名、初級獸醫1名、廚師1名、蔬菜基地種植人員及雜工11人(其中10名村民,1名系統蔬菜種植初級技術員)。
人員不多,分工明確,有的還一人多職。
很多工作有機械代替,再加上系統人工作效率高,肉豬沒啥病,否則這點人員哪裡夠用。
商健來了,孟川召集主要員工開個小會。
會上,商健鼓勵員工工作,給他們畫大餅的同時,打算在國慶發放一些過節禮品。
商健在員工面前露下面,也是想刷下顧問的存在感。
他要是長時間不來,估計很多人都忘記有他這號人了。
在養豬場呆了一個下午,開車離開前,回頭再看了眼簡陋的廠門上那五個字“陽光養豬場”,感慨良多。
當初選擇養豬這條路是對的,產生的豬糞經加工處理後,變成有機化肥,供應蔬菜養料,蔬菜供應火鍋店,火鍋店也需要豬產品。
自給自足,以免今後渠道被卡。
說實話,商健也不想搞太多低端農產品,與民爭富,總要給普通民眾一條生存路。
要做的,只做高階產品,衝擊進口,出口創美元,或者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如果不是升級要求,他都不願意搞什麼養豬業和餐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