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墓碑(第1/3 頁)
赤縣城全力收納流民,這是核心層反覆研究後作出的決定。
赤縣城佔地面積大約是十六平方公里左右,這種規模的城池其實比不少華夏本土的鎮甚至縣城都要大。
只要將城市的格局進行一定程度的最佳化改良。
縱使沒有那種十幾二十樓的中高層建築,城內想要容納個八萬人也是沒啥問題的。
如果將城外的部分地區騰置出來,在上頭搭建簡易隔斷板或者帳篷,再加塞個三萬人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兔子們的計劃中。
近期將會派遣無人機和直升機對附近進行搜尋探查——其中直升機的對外名目是某種新煉製出的‘飛舟’,發現流民叢集后將會派遣軍用卡車前去收納。
相關搜尋過程將會持續到戰役開始之前,收納流民的目標則初定在三萬人以上。
如今赤縣城的人口數在一萬五千人左右,如果能擴充套件到五到六萬的總人口,那麼接下來很多事情都會好做許多。
例如人手一多,工地方面的勞動力也便能夠隨之提升——生命實驗基地的建築規劃足足有三期,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任務,不怕人多就怕你人少。
除此以外。
營地還可以安排這些勞動力參與舊城改造,進一步增擴赤縣城的容積,為今後的發展做打算。
甚至兔子們還能夠逐漸嘗試著引入一些生產線,輔以營地方面的支援,促使赤縣城開始形成一個產銷一體的閉環生態。
說句直白點的話。
哪怕招來五十萬的流民,從本土運一些茶葉讓他們負責剝茶針都是賺的——因為勞動力實在太廉價了。
就在工地和赤縣城開展流民收納的同時。
施澤鴻引著一位小戰士來到了城外的一處坡地。
小戰士個子不高,臉頰帶著兩道質樸的高原紅,左手提著一個袋子。
這位小戰士曾經在工地食堂與趙錢舉俯身對跪,也曾在幸福超市開業那天在門口站崗執勤。
他來自藏南某邊防大隊,名字叫魏思遠。
他還有個哥哥,叫做魏思明。
“據魏府族譜記載,魏思明同志在築基境大圓滿突破至結丹境時很遺憾的渡劫失敗了,僅遺留下了些許劫灰。”
施澤鴻一邊引路,一邊臉色沉重的對魏思明說道:
“遵照魏思明同志渡劫前的親口囑咐,他的大兒子魏繼中將他的軍徽、衣服等遺物供奉到了族中祠堂。
同時將他的劫灰收集了起來,埋在了城外的這處小山坡。
按照魏思明同志的說法,這裡是大巴車首次降臨的地點,所以
也是他心目中離華夏最近的地方。”
施澤鴻說完話,指著前方一處空地說道:“思遠同志,那裡就是魏思明同志的墓碑了。我去別的地方抽根菸,完事你叫我一聲就行。”
魏思遠朝他道了聲謝:“施主任,謝謝您。”
目送施澤鴻離開後,魏思遠收回目光,慢慢走到了墓碑前。
這個一個有些低矮的小墳頭,墓碑由普通的石料製成,看上去毫不起眼。
墳頭周圍是一片荒郊野嶺,非常安靜。
除了偶爾的鳥叫聲,不會有其他什麼聲音。
此時,魏思明的目光緊緊的盯著墓碑上的幾個漢字:
【華夏邊防戰士魏思遠之墓】。
輕嘆一口氣。
他輕輕俯下身,拂去一片遮蓋在墓碑上的枯葉:
“哥,好久不見。”
打完招呼,他張開嘴,猶豫了一下。
並沒有馬上發出聲音。
他似乎在考慮該怎麼說。
考慮了大約十秒鐘之後,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