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頁)
地面通常是水泥地和瀝青地。牆壁是瓷磚貼面。那些鋼筋和水泥建造的人行天橋,立交橋有一些垂直的點綴。但是,那些藤蔓的綠色植物養護的並不好,看上去稀稀拉拉。
如果換成他來種植,可以很容易地達到極佳的種植效果。不需要太大的人工養護,就能讓這些灰撲撲的天橋外表煥然一新,成為名副其實的綠橋。
林曾頗有信心的想到。
林曾這段時間查閱了很多關於城市綠化的資料,尤其是國內目前城市立體綠化的現狀和前景。
目前世界上立體種植,主要依靠立體種植器皿實現。比如,無紡布袋子作為種植容器,佈置成牆面。除了這種布袋式,還有鋪貼式,組盆式,模組化。
在國外,有組織專門研究如何將花園菜園搬到牆面上。經過精心的種植護理,能在牆面形成較為天然的綠植面。
綠化牆,將天然的草地和花園,搬入室內,讓簡單平板的牆面鮮活靈動。
但是在國內,這方面的技術還是處於起步階段。儘管開始進行立體種植的綠化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但技術並不成熟。立體種植需要耗費的養護功夫,是普通綠化種植的數倍。種植裝置,滴灌裝置,營養液供給等問題,讓立體綠化在國內並不普及。
但這些對林曾來說,完全沒有技術問題。他可以煉製適合城市外牆生長的藤本植物。如果是室內立體綠化,甚至不需要考慮光照等因素,只要有足夠的牆面空間,就能夠種植適合的牆面植物。
對購買藤本番茄和藤本綠葉菜的人來說,他們已經在自己家庭中,小範圍的實現了立體種植。將菜園搬進了城市公寓中。
網店零售,針對的是家庭顧客,而另一個銷售模式,則是針對大型的公共綠化空間。大型商場,學校,醫院,還有政府部門管理的城市公用面積,都是他的潛在顧客。
目前,林曾還沒有拿的出手的設計成果,清一小校園,將是他的第一個試驗品。
思索,並不妨礙他的騎行。清河市夏日午後的街道不會擁擠,太陽有些驕烈,道旁的行道樹枝葉茂盛,在樹蔭下開車,也不怕烈日暴曬。
林曾的目的地,是清河市南邊的北湖花鳥市場。這是清河市最大的花鳥市場。原本在市區內部,隨著清河市市區地價飛漲,北湖花鳥市場原本的土地被另徵他用,而整個花鳥市場則遷移到清河市南郊。
嶄新的花鳥市場,雖然面積更大,環境更好,但似乎人氣還略有不足。
林曾停好電動車,走進花鳥市場的大門。市場內街道寬敞,但人影稀少,尤其此時,正午剛過,又並不是雙休日,整條街道上看不到幾個顧客。有些店鋪,連店主的人影也看不見。
花鳥市場雖冠名花鳥,但所買絕不僅僅只有字面這些。花鳥魚蟲,石雕木藝,寵物貓狗,文玩錢幣,五花八門。
林曾從左側店鋪走起,邊走邊看,目不暇接。正對花鳥市場大門街道左側的店鋪,主要經營觀賞魚,林曾走馬看花,看個新鮮,卻沒有購買的意思。
他的目的很明確,他來花鳥市場,是來挑選適合的植物的。
過了觀賞魚買賣區,向右轉彎,映入眼簾是一片蔥蔥鬱鬱的綠色。
林曾看到這些店鋪,精神一振,不再漫不經心,隨意觀望,而是直接走到店鋪裡面,認真的看起裡面的花木。
林曾走進一家門面很大的店鋪,店門兩側擺滿了各種花草,高低錯落,很是美觀。
進入店中,頓時感到一陣清涼,暑意全消。仔細打量,店裡各種植物種類豐富。林曾認識的就有文竹,薄荷,萬年青,玫瑰,茉莉,金桔,佛手,發財樹,薰衣草……
「青年哥,想買什麼呀?」夾雜著清河市本地方言的詢問聲,從林曾背後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