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1/4 頁)
邊上的小佛堂。
也許是神佛庇佑,也許是誦讀經書後情緒漸漸穩定,康熙第三次讀起了這份奏章,這一次,他臉上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是的,明鄭不一定會接受和議,但無論如何可以試一試,清廷上下現在綁得太緊,的確需要緩氣的時間。
正是想明白了這一點,康熙低頭看了看奏章的署名,“工科給事中博爾濟”。
一看名字,康熙知道應該是個滿員,心頭更是一鬆,於是衝著屋外跪著的李德全以下命令道:“去,把輪值的大學士給朕傳來。”
李德全剛剛想起身,就聽康熙突然改口道:“慢,不必去了,找人把李光地喚來即可。”
議和可是一件大事,因為涉及到正朔和政權的合法性,勢必會引來方方面面的不同反應,因此在決定之前絕不能將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當然,康熙也不是超人,一人計短,他也需要一個顧問,因此他才決議先找李光地一人商議
這邊關於同議和還在徵求意見,那邊朝鮮戰場上卻已經磨刀霍霍了。
嗣康親王椿泰在得到康熙快馬傳回的命令之後,便留下禁旅八旗一個參領、兩個佐領及吉林八旗一部計一千五百人留守平壤、捍衛糧道,其餘兵馬悉數南下。
由於擔心鄭軍的水上力量,因此南下的清軍主力一萬六千餘人,渡過大同江後一路皆沿著載寧江東岸進軍,經麒麟道趨金川郡,然後渡禮成江,逼近四都之一的開城。除開這一路外,另有約一千四百餘人的漢軍旗及一千戰力根本無法估算的北朝鮮王軍向黃海道首府海州進兵,椿泰希圖以這路偏師來分散鄭軍的注意力。
椿泰的計劃雖然好,但很快便遇到了麻煩。朝鮮的道路情況比清廷治下的各地區好不到哪裡去,官方驛道尤其狹窄,一萬六千多人的大軍擠在上面,根本就無法走快。更讓椿泰頭疼的是,從東蒙徵召的蒙古騎兵軍紀極壞,一路上大肆劫掠朝鮮百姓,不但逼得忠於北朝鮮王庭的沿途官員紛紛前來哭訴,更逼得沿路朝鮮百姓紛紛逃亡,甚至組織起來反抗。由是,清軍還沒有開到開城,一路上已經損失了近百人騎。
近百人騎或許對有一萬六千兵力的清軍來說不算什麼,可是蒙古兵的行動卻讓清軍就地補給的希望可能落空。更讓椿泰惱火的是,看到同胞們的肆意妄為不受懲罰,蒙古八旗也出現了混亂,不少人偷偷參與東蒙騎兵的劫掠活動,讓事情愈發難以控制。
由於東蒙騎兵中不乏郡王、濟農、貝勒、貝子這樣的王公貴族,因此椿泰輕易不好處置,最終在幕僚的勸誡下,椿泰決定把蒙古兵調到東線去跟支援南朝鮮王庭的朝軍作戰,即便造成禍害,也跟主戰場無關。
就這樣,未經鄭軍任何動作,清軍自行分兵,再加上一路上留下的守備部隊,抵達開城時,椿泰手中可用的總兵力只剩下了一萬二千人,雖然兵力還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原先那種壓倒性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
在第三次兵不血刃的佔領開城後,清軍越過繼續前進,逐次開到漢江江畔。不過,雖然時值十月,但漢江尚未上凍,清軍面對江上時不時出現的鄭軍小型巡航船無計可施,只好留滯在江北。又因為沿線均在駐軍江華島的鄭軍水師攻擊範圍內,椿泰只得命令全軍退回開城休整,以待漢江及沿海上凍。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正當椿泰困頓於鄭軍漢江水上防線,被迫後撤之際,調到朝鮮東海岸的東蒙騎兵卻造成了李爀一方的極大恐怖。
三千多東蒙騎兵雖然相較偌大的東部朝鮮來說兵力並不多,但卻人人雙馬,甚至三馬,因此極富機動力。往往漢城方面剛剛接到其正在攻擊前一個城鎮,緊接著下一個城鎮失陷的報告便次第傳來,以至於朝軍根本防無可防,只能聽任其肆孽各地。
在這種情況下,淮陽、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