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1/2 頁)
&ldo;你叫什麼名字,&rdo;夫人又問。
&ldo;我叫陶林內,&rdo;那小土人說。
&ldo;啊!陶林內,&rdo;巴加內爾插話了,&ldo;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的名字用澳洲話來說,就是&l;樹皮&r;之義,是不是?&rdo;
陶林內點點頭,又把目光轉向女客。
&ldo;你從哪裡來,小朋友?&rdo;夫人接著問。
&ldo;從墨爾本來,乘的到散達斯特的火車。&rdo;
&ldo;你乘的是在康登橋出車禍的那列車嗎?&rdo;爵士問。
&ldo;是的,先生!&rdo;
&ldo;你獨自一人旅行嗎?&rdo;
&ldo;不是旅行,我在回家。巴克斯頓牧師把我交給史密斯先生照顧,誰知那可憐的服務員摔死了。&rdo;
&ldo;在火車上,你還有認識的人嗎?&rdo;
&ldo;沒有,先生!&rdo;
但是,在這荒蕪人煙的地區,又沒有人家,他為什麼要來這兒呢?他為什麼要離開康登橋?關於這一點,夫人又問。
原來他要回故鄉拉克蘭,回去看看家裡人。
&ldo;你家裡有媽媽爸爸嗎?&rdo;小羅伯爾問。
&ldo;有!阿哥。&rdo;陶林內說完和小羅伯爾握手。小羅伯爾聽見叫他&ldo;阿哥&rdo;,十分高興,抱住小土人吻了吻。他們兩個便成了好朋友。
這時,所有的旅客都對陶林內的談話發生了興趣。太陽已經西沉,這地方休息似乎也不壞,趁天黑趕幾里路也沒有多大意思,於是在此安營紮寨。艾爾通把牛安頓好了,帳篷也支起來了。奧比爾把晚飯準備好了,大家邀請陶林內一起共進晚餐,陶林內雖然肚子餓了,還是客氣了一番。大家一同入席,兩個小男孩坐在一起。羅伯爾老是往陶林內碗中夾好菜,陶林內一邊接受一邊道謝,那種有點膽怯,卻又十分文雅的樣子十分討人喜歡。
大家雖然在吃飯,談話未中止。個個都很關心陶林內,問這問那。其實他的歷史很簡單。他和許多小土人的命運一樣,小時候被送到殖民地裡的慈善機構裡去了。澳大利亞土人性情溫和,對外來人從不仇視。人們在大城市裡經常見到他們。他們穿著相當原始的服裝,在大街上跑來跑去,賣手工業品,如漁具、獵具、武器等,有些部落酋長,為了省幾個錢,很願讓他們的孩子去受英國式的教育。
陶林內的父母是這樣做的。那孩子在墨爾本待了5年,一直未見到過一個親人。然而,思鄉之情不會泯滅的,一直在那孩子心中活躍著。他不顧沿途的艱苦,堅決要回家看看,哪怕是看看那已流散的部落和已死掉的家庭也好。
&ldo;你看了父母之後還回去嗎?&rdo;夫人問。
&ldo;回去,夫人。&rdo;陶林內用一種誠懇的目光望著海倫。
&ldo;你將來要做什麼呢?&rdo;
&ldo;我要把我的同胞從窮困和愚昧中解救出來!給他們以生活的自由!&rdo;
一個8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激動人心的話,只有輕浮的愛嘲笑打擊別人的人聽了才會發笑的。但是,在他面前的蘇格蘭人都被小陶林內的這種勇氣所感動,對他更加尊重了。地理學家從心裡受到感動,對這位小英雄開始有了同情心。
老實說吧,直到現在為止,他還不喜歡穿歐洲服裝的小土人。因為他來澳大利亞並不是想看這種遍地皆是的歐洲服式,而是希望望見都是赤身裸體,身上刻有花紋的土人。這種&ldo;彬彬有禮&rdo;的服式不是他的願望。但經過陶林內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