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秦暄不喜歡蕭澈,覺得此人除了一手好詩文,便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本事了,外不能為武將保家衛國,內不能為文臣治世經國,只能畫幾幅畫,寫幾幅字。
秦暄不愛書畫詩詞這等風雅事,一向覺得,這類文士只適合被當成花瓶供起來,用來籠絡天下文人。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人除了文才,還是有幾分自保的本事,算得上精明。
樂瑤那個軟綿綿的性情,不適合這等人。等蕭澈明白自己的處境之後,恐怕就不會對樂瑤上心了。
秦暄是在兩日後離開帝都的,那一日天色陰沉,從天亮時起,便下起了細雨。
無邊絲雨紛紛揚揚,纏纏綿綿,籠罩住了九重宮裡的玉樓金闕,也籠罩住了自帝都通向安南的迢遞遠道。
這樣的天氣本不適合趕路。可出發的日子是早就定好了的,等同於軍令,輕易改不得,秦暄縱然是皇子之尊,也得如期離府趕路。因天氣之故,秦暄沒允蕭蘊出門相送。
戰場無情,蕭蘊很是擔心秦暄,卻也知道他非去不可,只能用心幫他準備些日後可能用得上的東西。
盛青澤離開的時候,讓她背下了一冊醫經,以及一本針譜。針譜上的銀針之術對內力的要求極其苛刻,沒辦法用在秦暄身上,倒是那醫經中,好些療傷和解□□的配方可能有用。
因時間太倉促,現在配藥也來不及了,蕭蘊便把藥方給了秦暄一份,他帶了不少隨隊軍醫,可以讓軍醫根據配方配藥。
除了藥方,蕭蘊把自己前兩年安排在安南附近的糧鋪暗倉的地址,也給了秦暄一份。
此次安南叛亂,當地亂民四起,大部分州府府衙的官吏都投身於叛軍之中。
如此一來,朝廷的官軍想從本地徵糧難度很大,軍需多半要從別處調運。萬一有人膽大包天,在糧草轉運上做文章,這些暗倉便有可能派上用場。
秦暄走後,秦修便上門,把蕭蘊接到了雍王府裡。
雍王妃很照顧蕭蘊,把她安排到了秦姒的院子裡,跟秦姒同住。秦姒的年紀和蕭蘊相仿,活潑多話,倒是讓蕭蘊那因為秦暄突然離開,有些低落彷徨的心情迅速改善了許多。
雍王府的後院很清靜,除了雍王妃,只有幾個皇帝賜下的,一直被當成擺設的姬妾。
雍王妃性情果斷,做事幹練,把王府牢牢掌控在了自己的手裡,那幾個幾乎被忘掉的姬妾根本就翻不起浪花來,沒有其他勛貴人家後院裡的那些糟心事。
雍王府的四個子女皆是王妃親生,世子秦勖遠在安南,秦修擔起了府裡唯一男主子的責任,跟著管事們打理府外的庶務,秦嫚已經到了婚娶年紀,正跟著王妃學習掌家之事。
最小的秦姒正是無拘無束的年紀,身上沒有繁重的課業壓著,又是個閒不住的性子,每日除了跟著女夫子們上課,便是跟自己的一干同齡玩伴們來往,倒是比姐姐秦嫚還要交遊廣闊。
蕭蘊在雍王府的日子略顯無趣。
她已經不需要上課了,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習武上,偶爾翻翻帳冊,看看蕭湛和秦暄送來的書信,打聽一下安南的戰況,以及蕭玉珠的生母柳姨娘送來的訊息。
秦暄果然在安南一鳴驚人。
當年的八月份,雍王麾下,副帥陳實秘密投靠了叛軍,在行軍途中,帶著手下的三萬兵馬譁變。雍王和雍王世子不虞有此,被陳實圍困在荒山中,險些死在陳實手中。
緊急關頭,秦暄帶著自己帶到安南的三千京畿衛馳援,以三千人對三萬人,憑著地勢之利和指揮得當,居然大獲全勝,解救出了被圍困的雍王父子,生擒叛將陳實。
戰報送達帝都後,秦帝大悅。雖然沒追究雍王御下不嚴之罪,卻把陳實的副帥位子,騰給了秦暄。
副帥也有直接統軍的權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