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3 頁)
從心理學來講,其實這個邏輯倒是能講得通。一般人認為幼兒沒有記憶,但實際上,哪怕在出生之前,孩童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只是長大後他們多半不記得。儲存這些記憶的是海馬體,這些記憶無法被輕易調取出來,卻一直靜靜的藏在那裡。而長大之後,就算這個小孩不記得了,當發生一些事的時候,會刺激到這些隱藏的記憶,進而激發一些類似應激反應的行為。
對於一個剛出生就差點被殺的小孩來說,這個毀滅性的創傷的確有可能會讓他成長成殺人狂。研究過犯罪心理的人會發現,這個機率簡直大到驚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心理治療之類的存在。
差點被母親殺死‐‐所以受到心理創傷‐‐認為自己不被愛,只被死亡眷戀‐‐死亡女神的形象是母親‐‐潛意識尋求母愛‐‐刺傷‐‐sex,或者將死與愛錯位聯絡的倒錯行為‐‐追求幻覺中死亡女神的愛的犯罪分子,整體看來簡直是如教科書般的犯罪者心路歷程演繹。
至於跟滅霸一樣追求死亡女神的賤賤,這就更簡單了!賤賤是僱傭兵,後來想死也死不了,他跟滅霸一樣都是渴望死亡卻無法得到的人。漫畫之中兩人對死亡女神的追求,可以看做作者的影射描寫,實際則是兩人對死亡的追求。
而另一種說法的擁護者,則不喜歡這個滅霸因為母親殺自己而瘋掉這樣的設定。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套路用多了,也漸漸有人不吃這一套。另一種說法則是死亡女神真實存在,但其他人,如滅霸的父親只是凡人,是無法感受到她的存在。只有基因變異的滅霸生而為神,他能感知到一般人無法感覺到的存在,卻被當做怪物被排擠。
於是殘酷的死亡的具象化誘惑滅霸,讓他把更多事物帶向毀滅。實際上死亡本身並沒有類似人類的感情,它只是一種存在,存在的目的則是讓事物毀滅。誘惑滅霸也只是它達成目的的手段。沒有滅霸,也會是別的什麼人,直至萬物終結之日。
不得不承認,這些漫畫作家太哲學了,把一個反派人物的設定也弄得神乎其神。而電影之中的導演,似乎沒有深入去挖掘這種哲學‐‐廢話,太複雜觀眾怎能看得懂,電影才短短三小時多一點啊!因而滅霸這個形象的設定,就是個壞人,就是個殘酷的boss,宇宙惡人聯盟的盟主,這樣一種感覺。
那麼回到現實,為什麼滅霸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抖森腦筋一轉就想到了。
滅霸已經開始懷疑了,別人都看不到的死亡女神是否真實存在。
為什麼會突然懷疑?
顯然滅霸已經見過自己的父親,被父親質疑死亡女神的存在。雖然他否定了他的父親,但是他內心深處還是疑慮,自己是真的瘋了嗎?自己的愛‐‐愛,或者被愛,全部都是自己的妄想?
因而滅霸迫不及待的想問一問自己的盟友,問一問這個自稱追求著復仇女神的男人,是否能看到死亡女神的存在。
想通這一點,抖森知道自己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了。
&ldo;我想,您要問的不是我能否看到美麗的女神,而是,我們的愛是否存在。&rdo;
抖森一語擊中核心。
滅霸忍不住複述了一遍:&ldo;我們的愛,是否存在?&rdo;
&ldo;當然存在。您已經比我幸運多了,您能看到您的女神,與她交流,對她訴說您的愛意。可是我呢?我什麼都看不到,我只是憑著一個傳說,一直堅持到現在。&rdo;
抖森富有感情的陳述道。
&ldo;復仇女神是否存在?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