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4 頁)
寧婉便如以前想到這裡時一樣,趕緊搖了搖頭,將那個不大清晰的夢境搖出去,趕緊說道:&ldo;虎臺縣之所以有這個名兒,就是因為好幾朝以前有一位大將在這裡築臺點兵,後來在臺上修的城就叫虎臺,聽說縣城地勢高便是當年十萬軍士負土堆積而成。&rdo;
於氏便就驚嘆,&ldo;你們說我們蓋個小房子還要打許多土坯,虎臺縣的城牆要多少人才打土坯才行啊?&rdo;
寧梁便笑了,&ldo;城牆可不是用土坯堆起來的!&rdo;他服徭役時便修過城牆,因此倒是知道,&ldo;是直接用木版夯土建的,本朝以來又在裡外兩面砌了磚。我聽人說,當初建虎臺縣時,用了五萬兵丁,修了三年才成,砌磚又用了兩年多,聽說燒磚用過的桔杆灰就堆成了山。&rdo;
一家人不知怎麼就說到了這裡,可是隨著他們的對虎臺縣的瞭解,心裡便升起了十分的景仰,這樣一座用了無數財物、費了無數人心血的城,他們將來也會住進去?
因此倒是都充滿了想往,一家人議論了半晌。
這天早上吃飯,石頭拿了一個饅頭咬了兩口,突然放下饅頭說:&ldo;我們家要搬到虎臺縣裡住了,爹和三姐有空就去看鋪子呢。&rdo;
這時已經進了冬天,天氣已經涼了,鋪子裡活兒少,幫忙的人也少,幾個夥計們在後院吃飯,因此只寧家四口加上寧清一家七口人在一處。
大家面面相覷之後便都突然大笑了起來,於氏就說:&ldo;難為他一個小孩子倒什麼都記得,這話學得得倒是一點也不錯。&rdo;
原來家裡人一處說話從不避著石頭,他便記住了,不知怎麼當眾說了出來。大家都當是好玩的事,紛紛笑道:&ldo;石頭好聰明!&rdo;
唯有寧清顧不上笑,卻趕緊問:&ldo;我們家果然要搬到虎臺縣去嗎?&rdo;
寧婉其實也不是真要瞞她,到了此時就說:&ldo;是打算在虎臺縣買鋪子,但不是都搬到虎臺縣裡,馬驛鎮的鋪子也要留人守著。&rdo;
寧清便不語了,瞧瞧劉五郎又低頭吃飯。
寧婉知道寧清夫妻二人心裡一定在轉著什麼如意算盤,卻只當不知道,吃了飯就去了粉條作坊,&ldo;劉老師傅說這兩天夜裡已經能凍住粉了,今天要做一些粉條呢。&rdo;
今年春夏時綠豆賣到了天價,又有瘟疫之事,因此遼東這一帶綠豆比先前多種了許多,到了秋天,價竟比往年低了兩三成。寧婉利用這個好機會又收了許多綠豆,準備做上大批的綠豆粉條。粉條這東西有一樣好處,放上幾年都不會壞,正與家裡先前經營的山貨完全不同,因此正適合德聚豐擴大生意。
做粉說起來十分容易,將綠豆挑選後洗乾淨,再泡上十幾個時辰,然後用石磨成生豆漿裝入冷布袋中,將綠豆粉辱濾出。濾出的粉辱倒入大缸裡沉澱,倒去濾出的水,再加清水攪拌洗滌沉澱,再取出曬到半乾。
這半乾的綠豆粉就是做粉條的材料了。劉老師傅用一個盆子盛了粉加上冷水調成極均勻的粉水,然後又拿了一個裡面盛了半勺沸水的大銅勺,把粉水徐徐地倒入混勻,然後再加乾粉,一直到成為似流非流粘稠的粉糊。
看著粉糊達到了想要的樣子,劉老師傅就將粉糊倒入了&ldo;叩&rdo;內,&ldo;叩&rdo;是劉老師傅自山東帶來的銅皮大勺子,勺子像一個大漏斗,高有一尺許,底足有半尺多寬,勺底部有許多小圓孔。一手執柄拿著&ldo;叩&rdo;,另只一手就叩打著綠豆粉糊,粉糊就經過底孔成為粉條出來了。劉老師傅帶來好幾個&ldo;叩&rdo;每個叩底孔的粗細都是不同的,這樣漏出的粉就有粗有細,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