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董卓在幷州?(第1/2 頁)
就在張安暗叫倒黴之時,蔡邕又開口:“不過,此番經停晉陽,我還要與仲穎見上一面,他如今人在美稷,估計要數月才能歸來,這段時間,令郎可來此讀書。”
“如此甚好!楊謝過伯喈先生!”張楊激動地站起來,朝蔡邕深深行了一禮。
雖然沒有將張安收為門生,但既然允許他來這裡看書,有點什麼不懂的,也必然能得其指教一二,而且董刺史也有意將蔡邕留在晉陽,這和拜師也沒什麼區別了。
況且,張楊出城迎接蔡邕時,可是看到了那整整幾車的竹簡、帛書。
在這個時代,書籍可算得上是奢侈品,基本全部壟斷在世家大族手中,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張楊雖位居都尉丞,但這些年來也只是碰巧從一落魄大族手中重金購得幾卷六經殘書,短短月餘,張安已經快要讀完了。
“張安多謝伯喈先生,必不負先生賜書之恩!”張安緊跟張楊,對著蔡邕鞠了個躬。
蔡邕聞言,心中不免又對張安高看幾分,剛才自己這番話,尋常孩童必是欣喜有機會可得自己解惑,這張安卻能馬上理解到來此讀書的好處。
“刺史大人臨行前曾囑託楊務必將先生留在此地,待他從單于王庭歸來相聚,不想先生也有意如此,甚好。”
“仲穎此番前去,可是那南部匈奴有何異動?”蔡邕略顯擔憂。
這南部匈奴,自建武二十四年起,內部分裂為南北兩部後,便向大漢俯首稱臣,如今置王庭於幷州西河美稷,受使匈奴中郎將張修監管。
張楊臉上閃過幾絲愁雲:“先生近來一直在路上,有所不知,兩月前,那張修未經奏請,擅殺單于呼徵,改立羌渠為單于,天子震怒,命人將張修押送回洛陽受審查,但新任中郎將未定,單于又易主,朝廷擔心南部匈奴出現動亂,便命董刺史前去,暫行監管之責。”
“竟有此事!怪不得我等一入幷州境內,所見百姓皆面帶驚慌,奔赴冀州方向之人十之二三。”
“正是,單于易主,又無人監察,不少部落皆趁機大肆劫掠,其中一支名為休屠各,素來仇視漢人,所過之地寸草不生,上月丁都尉遣奉先所討散騎,便出自那休屠各。如今幷州以太原郡為界,西北眾郡縣皆在胡人威脅之下,也正是因此董刺史囑咐我一定要將先生留在晉陽,不可再往西行。”
“不知稚叔對仲穎此行有何看法?可會遇險?”蔡邕的語氣有些慌亂。
“伯喈先生不必擔憂,董刺史深知此行不易,除了五千幷州精銳步卒,也將他從涼州帶來的一千羌族騎兵一併帶上,董刺史久經沙場,又有李儒在旁謀劃,大可放心。”張楊安慰道。
“哦?是仲穎那女婿?多年前曾見過一面,其人少言而多謀,若是他與仲穎一道前去,確是無憂。”蔡邕長舒了一口氣。
現在輪到張安不淡定了,什麼情況!?董卓不是在西涼嗎?
剛才聽到董仲穎這個名字,張安就覺得好像是董卓,但是印象裡董卓是在西涼,所以不敢肯定,直到聽到李儒的名字,才確信他們說的就是董卓,這蝴蝶效應也太強了吧,可是我這小翅膀還沒開始扇呢!
“張修此人戍邊十餘年,素聞其人性溫涼,盡忠職守,監數代單于,南部匈奴各部皆不敢忤逆,不像是魯莽之人,怎會做出擅殺單于之事?”蔡邕知道董卓沒有危險後,便開始思考這件事的緣由。
“董刺史所言與伯喈先生相同,稱其絕不會無故做出此事,此番前去,也有意徹查此事。”張楊答道。
“伯喈先生、稚叔兄,關於此事,在下或許瞭解一二。”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張汛突然開口。
“哦?季達請講。”蔡邕抬手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數月前,我曾率商隊途徑美稷,在酒肆吃飯時,一群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