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馬!寶弓!(求追讀收藏)(第1/2 頁)
書房中,蔡邕與董卓跪坐在榻上。
“仲穎,你可知太平道?”
“恩,似乎是個信奉黃老的教派,在冀州流傳頗廣,聽說其大賢良師可以用符咒治病,甚至有得瘟疫者,喝了咒水第二天便可痊癒。”董卓答道。
“不過是些裝神弄鬼的把戲而已,但其勢確實已不小,已不僅在冀州。青、兗如今也遍佈其徒眾。”蔡邕語氣有些急切。
“伯喈,這太平道怎麼了,為何使你如此心焦?”
“從洛陽來此路上,我於路邊無意聽見幾名徒眾對話,竟有談及朝廷,其言語甚是不敬,我觀其言行,似乎已習以為常,此乃…動亂之兆啊!”
董卓沉默片刻,輕嘆:“伯喈,你我多年好友,我便與你直說了,自桓帝起,宦官勢盛,朝堂敗壞,政令混亂,靈帝即位至今,各地更是叛亂不止,再加上天災不斷,疫病不止,如今北部匈奴、鮮卑,西部氐、羌,皆虎視眈眈,依我之見…大亂將至。”
“這…”蔡邕一時語塞,沒想到董卓會這麼直接,關鍵是句句屬實。
蔡邕當然知道,天子荒廢朝政,親信宦官,去年甚至在西園公然賣官鬻爵,以供享樂,買官的基本是各地士人大族,得官後更是肆無忌憚地在當地兼併土地,失去土地的百姓無力承擔田租丁稅,或流亡他鄉,或依附當地大族,淪為其佃客、家兵,生死不由自己。
董卓看這蔡邕陷入沉思,面色陰晴不定,不敢再出聲。
一陣寂靜過後,蔡邕長嘆了一口氣,彷彿被抽去了渾身力氣:“仲穎所言…我亦明白,他日,若真如仲穎所說,你又將如何?”
“卓…誓死拱衛漢室!”董卓起身,一臉正色地說道。
“仲穎,且受我一拜。”蔡邕隨即也起身,對著董卓深深作揖。
二人聊至傍晚,蔡邕將董卓送至府門,府門關上的下一秒,董卓眼中寒光一閃,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說道:“哼…若真如我所說…我董卓必要爭上一爭!”
———
幾日過去,這天張安正與穆順練槍,靈兒突然跑了進來。
“少爺,伯喈先生前來拜訪,和老爺正在前廳等你。”
“好,我這就過去。”張安放下手中長槍,與穆順打了個招呼,便往前廳走去。
心中卻有些迷糊,先生平日沉迷研究歷史,今天怎麼一大早就跑我家來了?
張安進入前廳,朝二人行禮問好:“安兒拜見父親,拜見先生。”隨後便跪坐在蔡邕對面。
“安兒,伯喈先生今日是前來告別的。”張楊說道。
“先生,可是要起身去朔方?”張安心道不好,張楊不是說要把蔡邕留下來嗎,怎麼又要走?
“恩,我在此停留是因與仲穎有事相談,如今是該動身的時候了。”蔡邕點頭道。
“伯喈先生,如今雖南部匈奴已定,但那朔方與胡人所居之地甚為接近,確不是安寧之地啊。”
張楊還是試圖挽留,畢竟兒子現在已經是蔡邕門生了,雖然蔡邕還沒說一定要帶走他,但是若因畏懼安危而不與老師同行,必會為人所不恥。
“多謝稚叔關心,你所說,仲穎亦與我言,但天子之詔,不可忤逆。”蔡邕語氣堅定。
“伯喈先生與董刺史多年好友,若連他都勸不動,我便也不多說了。”
張楊把頭轉向張安,開口道:“安兒,稍後我讓穆順去軍營點兩百人隨你們同去,你等當護先生周全。”
“安兒謹記父親叮囑。”張安起身拱手。
其實張安非常不想去,讀不讀書對他來說無所謂,本來正想著找個什麼藉口推辭,但聽到張楊說要給自己兩百個人做護衛,還是馬上動心了。亂世將至,能越早掌握自己的人馬,就